感染、炎症、修复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中国知网不针对个人提供检测渠道,只有万方公司对个人用户提供检测服务,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来稿作者可自愿使用本站万方检测系统预查重检测。检测链接地址:http://gryx.wanfangtech.net


  • 不断发展壮大的烧伤专业

    郭振荣;盛志勇;

    <正> 烧伤外科从普通外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烧伤专科只有46年,可以称为外科领域里的小弟弟。历史虽不长,但在烧伤界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在各单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烧伤专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高等学府到广大基层,烧伤事业蓬勃发展,烧伤队伍不断壮大,烧伤治疗水平普遍提高,危重烧伤病人治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础研究亦得到相应发展。近20年来不仅大城市、大医

    2004年0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全血中细菌D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吕艺;刘铁军;宋阳;乔治;于勇;梁明;马健;

    目的:采用 PCR 方法定性检测血中细菌 DNA,快速诊断菌血症的存在。方法:提取全血 DNA(包括细菌 DNA),用 PCR 方法定性检测血中细菌16sRNA 和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 DNA。结果:PCR 方法可以检测出血中细菌 DNA,PCR 产物随着细菌 DNA 模板量的增加而增多;采用溶血处理全血可以增加细菌 DNA 检出的灵敏度,全血可冷冻保存;在肝缺血-再灌流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血中检出不等量的细菌 DNA;部分脓毒症/发热病人血中可检测到细菌 DNA 的存在。结论:PCR 方法检测全血细菌 DNA 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和经济的优点,可用于实验研究及临床菌血症的诊断。

    2004年03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复方胶原酶注射液治疗增生性疤痕、疤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周爱珍;姜笃银;

    <正> 1 临床资料自2002年9月~2004年5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共收治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疮瘩患者90例,其中,男37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岁(12~50岁),平均病程2.5年(6个月~10年),继发于痤疮18例,外伤和手术后31例,不明原因41例,90例患者共有增生性疤痕和痕疙瘩102块,位于胸部78块,颈肩背部17块,四肢7块,大小11cm×6cm×2.5cm~0.5cm×1cm×0.5cm。将Ⅰ型胶原酶(美国 SigmaCO130;100mg/支)1mg 和氟尿嘧啶(中国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5ml 加入到100ml 生理盐水中稀释成复方胶原酶注射液。用2m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后等间距间距0.5cm 疤痕内注射,1周1

    2004年03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电磁脉冲对恒河猴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

    崔玉芳;杨红;高亚兵北京;彭瑞云北京;徐菡;姜竺君;靳巍;杨姝娅;郭瑛;王德文北京;

    目的:研究电磁脉冲对恒河猴淋巴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理,为其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电磁脉冲发生源进行照射,照射场强为6×10~4V/m,在5min 内重复照射30次。脉宽为25~30 ns,单次脉冲前沿为20ns。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麦格-姬姆萨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用碱磷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Bax和 Bcl-2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上述场强照后1d,淋巴细胞凋亡即开始增多,照后3d 接近峰值,一直持续到照后14d,与对照(照前)值比较,在照后3、7、14d 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对照值的2.2、2.5和2.2倍。(2)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也迅速减少,相同场强照射后3、7、14d 约为对照值的74%,77%79%。(3)照射后3d,淋巴细胞 Bax 蛋白即出现增加,7d 达到峰值,Bax 阳性的淋巴细胞约为对照值的3.1倍。而 Bcl-2蛋白照射后出现减少,于照后7d 降至最低,Bcl-2阳性的淋巴细胞约为对照值的36%。这些结果提示 Bax 能促进 EMP 诱发的淋巴细胞凋亡,而 Bcl-2则起抑制作用。结论:EMP 能够诱发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大量凋亡,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 EMP 照射后淋巴细胞数量迅速降低和免疫功能出现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Bax 和 Bcl-2在 EMP 诱发的淋巴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2004年03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在体和离体大鼠成肌细胞不同作用比较

    吴海涛;陈晓萍;刘淑红;吴燕;吕艺;范文红;范明;

    目的:观察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在体和离体大鼠成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通过混合酶消化和差速贴壁分离纯化大鼠成肌细胞,用含有不同浓度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的分化液培养,观察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情况。另外,采用胫前肌肌内注射 rhCNTF,随后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在体大鼠成肌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2.5~10ng/ml rhCNTF 能显著抑制亚融合成肌细胞的体外分化(P<0.01),这种抑制作用呈量效依赖性,且其作用是可逆的。rhCNTF 对在体成肌细胞前体肌卫星细胞的影响不明显,但能够使肌纤维较对照组增粗。结论:在体和离体大鼠成肌细胞对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2004年03期 7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烧伤感染病原菌结构变化的研究

    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北京;常东;蒋伟;

    目的:对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不同种类病原菌在烧伤病原菌中构成比及不同种类烧伤感染病原菌在全院同类病原菌中构成比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从烧伤病区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 124株,其中包括金葡菌、MRSA 和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构成比有升高的趋势,2002年超过了50%,但除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外的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有较明显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烧伤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在全院同类病原菌中的构成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金葡菌和 MRSA 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平均构成比;除阴沟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属外,其它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均低于烧伤病原菌在全院病原菌中平均构成比。结论:目前本院烧伤病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多数,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医院内革兰阳性菌的分布有向烧伤病区集中的趋势,针对烧伤感染病原菌这种分布特征适当调整烧伤临床感染的防治策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2004年03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外露7例

    方高丰;陆惠玉;陆微;

    <正> 笔者单位1998年5月~2004年1月收治狗咬伤致跟腱外露病人共7例,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16~70岁,均为狗咬伤致跟腱外露患者,创面缺损面积2cm×3cm~6cm×10cm;入院时间2h~7d。8h 以内入院者4例行急症手术,超过8h 创面污染严重者3例经创面换药3~5d 后手术。均应用腓肠神经营养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由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起渐斜向小腿后上方,达小腿后中线后再垂直向上,以此作为皮瓣及蒂的轴线,外踝上方5~7cm

    2004年03期 8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胰岛素抵抗、TNF-α、PAI-1与妊高征相关性的研究

    李建敏;陈叙;朱颖军;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与妊高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先兆子痫患者15例,轻-中度妊高征患者12例,正常孕晚期妇女10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葡萄糖、胰岛素、TNF-α和 PAI-1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比较3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TNF-α和 PAI-1的差异。结果:先兆子痫组空腹血胰岛素值高于对照组(P<0.05),代表胰岛素抵抗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亦明显高于轻-中度妊高征组和对照组(P<0.01);3组患者血清 TNF-α值无明显差异;先兆子痫组 PAI-1值明显高于轻-中度妊高征组和对照组(P<0.001和 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和 PAI-1在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3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低氧对肝肾组织内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伟;陈家佩;葛世丽;从玉文;付小兵;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习服对大鼠肝、肾组织内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调控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低压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进行3km 2周,5km 两周低氧训练,使大鼠达到低氧习服状态后,采用 Northern 斑点杂交研究间断低氧习服前后,8km 4h 低氧处理的大鼠肝、肾组织内 EPO、HIF-1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急性低氧处理的大鼠肝、肾组织内 EPO 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强(P<0.05~0.01);而间断低氧习服后,同样的低氧处理的大鼠肝、肾组织中 EPO 基因表达都明显低于急性低氧组(P<0.01),mRNA 含量与常氧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急性低氧处理的大鼠肝组织中,HIF-1α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和间断低氧习服组(P<0.01),而在不同处理的肾组织中,该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低氧能够刺激肝肾组织内 EPO 基因表达,而间断低氧习服的大鼠耐低氧能力明显增强,肝、肾组织内 EPO 基因表达水平恢复到常氧对照组水平。HIF-1α在低氧影响 EPO 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004年03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血s_TNFR I的动态变化

    胡薇;方国恩;

    目的:研究 MODS 患者 sTNFR I 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 ELISA 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长海医院中心 ICU 符合 MODS 条件的24例病人进行不同时段血 sTNFR I、TNF-α的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各实验组患者(MODS 存活组、MODS 死亡组)在入 ICU 当时至第3天 sTNFR I 及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MODS 存活组和 MODS 死亡组血 sTNFR I 差异均明显(P<0.01)。第1天血 sTNFR I 与模拟 APACHEII 评分在 MODS 存活组呈正相关(r=0.62,P<0.01),MODS 死亡组呈负相关(r=-0.65,P<0.01)。患者伤后第1天血 sTNFR I>450pg/ml 提示 MODS 发生,但预后尚好,灵敏度、特异度均高。结论:监测重症患者血液内 sTNFR I 的动态变化对患者伤情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04年03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ARDS和SIRS病人血浆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的变化

    张青;李琦;毛宝龄;钱桂生;陈正堂;徐剑铖;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 ARDS 和 SIRS 病人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和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 ARDS 病例22例和 SIRS 8例,以及正常对照10例,收集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TNF-α、IL-1β、IL-6和 IL-10蛋白含量。结果:SIRS 病人血浆 TNF-α、IL-1β、IL-6和 IL-10含量分别为206.1±85.9 pg/ml、313.6±76.7 pg/ml、141.4±41.5 pg/ml 和259.6±54.34 pg/ml,均显著低于ARDS 病人(分别为629.3±187 pg/ml、892.4±209 pg/ml、261.1±71.3 pg/ml 和458.1±111.93 pg/ml);但SIRS 和 ARDS 病人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NFα、IL-1β和 IL-6是 SIRS 和 ARDS 演变中的重要炎症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 IL-10的过度释放在促进炎症反应向失控发展、急性肺损伤发展成ARDS 中发挥一定作用。

    2004年03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姜小国;胡森;石德光;吕艺;黎君友;孙丹;盛志勇;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大鼠分离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静注脂多糖(LPS)后持续刺激左侧迷走神经20min,间隔10min 后重复刺激20min,共刺激3次,对照组无电刺激。分别于静注 LPS 后1h、1.5h 和2h 处死动物,测定肠组织 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组肠组织 TNF-α、MPO 含量显著低于 LPS 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复合 LPS 组(P<0.05),组织炎性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兴奋能显著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局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对抗致炎因子有关。

    2004年03期 95-9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增生性瘢痕内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的表达

    蔡玟;陈伟;付小兵;孙同柱;盛志勇;

    <正>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转化生长因子-β_3(TGF-β_3)及其Ⅰ-型受体(TBR Ⅰ)和Ⅱ-型受体(TBRⅡ)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用病理学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4个月~11年)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 RNA 后,分离mRNA,用 RT-PCR 方法检测这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TGF-β_1,TGF-β_3,TBR Ⅰ和 TBRⅡ基因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都有表达。TGF-β_1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显著。与正常皮肤相比,TBR Ⅰ和 TBR

    2004年03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鼻唇沟皮瓣修复面部不同部位的缺损

    笪向东;宁金龙;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两种切取方法及修复效果。方法:利用鼻唇沟蒂部所蕴含血管的不同,分别取蒂在上(蒂包含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蒂在下(蒂包含上唇动脉)的两种皮瓣修复面部不同部位的缺损。将蒂在上的11个病例列为 A 组,将蒂在下的7个病例列为 B 组。其中 A 组缺损创面最小为1.7cm×1.5cm,最大为2.6cm×2.4cm,B 组缺损创面最小为1.9cm×1.6cm,最大为2.5cm×1.8cm;所取鼻唇沟皮瓣面积最小为2.6cm×1.8cm,最大为4.4cm×2.5cm。结果:A 组(蒂在上)11例和 B 组(蒂在下)7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鼻唇沟皮瓣对面部缺损的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且根据其蒂部在上或下的不同选择可修复不同部位的缺损。

    2004年03期 98-9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重症肌无力患者医院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王晓芳;李海峰;丛志强;勒雅洁;苟淑梅;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影响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70例 MG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可使部分 MG 患者的病情加重。与MG 患者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型、住院时间和侵袭性操作等。结论:提示医院感染是 MG 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病型严重的患者。尽可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侵袭性操作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机率。

    2004年03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制

    曹卫红;胡森;白玉梅;冀建超;盛志勇;

    目的:研究兔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及机制。方法:大耳白兔55只,分为肠部分 I/R 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50%,维持4h,制作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操作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 双染法)测定外周血 PMN 凋亡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 IL-6和 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血 PMN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脏器功能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肠部分 I/R 组,在肠道缺血期血浆 IL-6T 和TNF-α水平及外周血 PMN 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在肠道再灌注期至术后1d 外周血 PMN 凋亡比例骤然减少,而血浆 IL-6和 TNF-α在肠道再注期处于较高水平:外周血 PMN caspase-3蛋白在肠道缺血期呈现高表达,而在再灌注期后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肠道 I/R 全过程中 PMN 的凋亡与多种信号启动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正相关。在肠道缺血期,IL-6及 TNF-α可能是外周血 PMN 的凋亡过程的诱导分子或促进分子:而在肠道再灌注期,外周血 PMN 凋亡锐减可能是导致 TNF-α、IL-6等细胞因子进一步增加的原因。

    2004年03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皮肤创(烧)伤后继发假上皮瘤样增生病变

    姜笃银;付小兵;盛志勇;

    <正> 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早期创面处理不当,可继发罕见的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PEH)或假上皮瘤样肉芽肿(pseudoepitheliomatousgranuloma)病变。临床医师对该病变缺乏认识,容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迄今对 PEH 病变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由于皮肤创伤引起 PEH 病变的文献较少,本文将结合其它疾病起源的 PEH 病变,从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诱生因素和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2004年03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凋亡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王子兵;崔玉芳;

    <正> 细胞凋亡实际上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在机体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免疫应答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的细胞除伴随有一系列的形态学改变外,从细胞膜、细胞器到细胞核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改变,近年发展起来的流式细胞术(FCM)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对凋亡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检测,获得了较为广泛地应用,现将近几年 FCM 在这一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04年03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肥大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石山;付小兵;博晓真;

    <正> 以往认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介导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关键细胞,主要在机体过敏性反应中发挥作用。然而,近年来对 MC 的分子生物学其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它参与了创伤愈合的出血与凝血、炎症渗出、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再上皮化、纤维化和瘢痕改建过程的各个方面,对体内环境稳定和修复具有一定作用,在病理情况下也造成组织损伤和病变。本文就 MC 上述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MC 在种族遗传上是古老的细胞,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各器官,但主要分布于机体与环境的交界处。总体积大约为

    2004年03期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朱国俊;白晓东;付小兵;

    <正> 130年前,德国病理学家 Cohmheim 在研究伤口修复时已提出,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以外,还存在着非造血组织的干细胞,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MSCs 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胎儿脐血中亦可分离得到。1976年 MSCs 被 Fridenshtein 报道发现,他把骨髓标本接种到含胎牛血清的培养体系中,发现贴壁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形成克隆并不断增殖,从而分化为骨和软骨

    2004年03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妊娠合并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救治体会

    申传安;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贾晓明;李峰;庹晓晔;郝岱峰;张淼;胡泉;贾平;

    <正> 1 病例介绍1.1 病史患者,女性,26岁,妊娠16周。于2002年6月6日汽油火焰伤及全身,伴口鼻内吸入。伤后在当地医院行双侧大隐静脉切开、补液、抗感染,气管切开,双上肢、侧胸部切开减张以及创面外涂 SD-Ag 保痂等治疗。伤后第3天,经飞机长途转运至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T37.5℃,R 20/min,P 82/min,BP 110/70 mmHg。气管切开,呼吸通畅,痰多。创面分布于全身,面积约95%(残留双足底2%、下腹部散在1.5%、后枕部1.5%健康皮肤)。面部肿胀明显,创面苍白,无渗出;其余部位创面均有痂皮敷盖,触

    2004年03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创必复在耳科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

    谢永汉;黄纪逸;

    <正> 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使用生物蛋白海绵作为鼓膜穿孔修补材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60例鼓膜穿孔病人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6~65岁,慢性中耳炎经抗炎处理后2周5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8例,穿孔0.2~0.8cm 大小。全部病人在门诊进行治疗,先行常规耳廓和外耳道消毒,用1%普鲁卡因作耳内浸润麻醉,用耳内窥镜观察鼓膜穿孔情况,鼓膜穿孔边缘用刮匙清除疤痕上皮至微出血,疤痕较厚者整个穿孔边缘切除一

    2004年03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生物蛋白海绵复合自体骨移植对骨折术后愈合疗效的临床研究

    田硕;

    <正>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随机抽取2001~2003年我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并随访的病人30例,31根股骨(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5~60岁,平均33岁;单纯左腿16例,右腿13例,双腿1例;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28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骨折2例。骨折部位:股骨干中1/3,16例;中上1/3,10例;中下1/3,4例;30例病人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处内固定物均为钉板系统,行切

    2004年03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