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炎症、修复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中国知网不针对个人提供检测渠道,只有万方公司对个人用户提供检测服务,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来稿作者可自愿使用本站万方检测系统预查重检测。检测链接地址:http://gryx.wanfangtech.net


论著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后早期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研究

    鲁刚;马奎;付小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作用。方法:采用撞击后静脉注射脂多糖的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创伤后ALI家兔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ALI组(复制ALI模型)和UCMSC组(伤前30 min静脉注射UCMSC 1×10~6个),每组8只。各组动物于伤后0、1.5、3和6 h测定血浆TNF-α含量;伤后6 h测定PaO_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补体C3a和C5a、白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值(W/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I组PaO_2下降,其余各检测指标均明显升高,镜下见肺泡壁破坏,肺泡腔渗出和出血,肺组织TNF-α表达增强。伤前给予UCMSC能提高ALI动物的PaO_2,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TNF-α及BALF中TNF-α[(0.72±0.70)μg/L比(1.82±0.60)μg/L]、C3a[(0.28±0.07)μg/L比(0.45±0.03)μg/L]、C5a[(0.08±0.01)μg/L比(0.19±0.03)μg/L]、白蛋白含量[(69.0±9.7)mg/L比(102.0±14.9)mg/L]和中性粒细胞计数[(229.0±21.4)×10~(6/)L比(298.0±36.8)×10~(6/)L],降低肺W/D,抑制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减轻肺泡的损伤程度。结论:UCMSC能减少ALI时组织及血浆TNF-α的含量,减轻肺泡损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早期创伤后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2013年01期 v.14 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1K]
  • 热打击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耿焱;彭娜;刘亚楠;付炜;雷玉梅;苏磊;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置培养HUVEC细胞的温度梯度(39、41、43℃)进行热打击1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比较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周期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 h热打击结束时,各热打击组均出现部分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以43℃组为明显。随热打击程度加深,未伸展细胞占培养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24 h,41℃和43℃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48 h时仅43℃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至72 h,各热打击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1 h热打击结束即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热打击组细胞呈现显著的G0/G1期阻滞,以43℃组最显著(P<0.05);至48 h时各热打击组细胞周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热打击对HUVEC具有细胞毒效应,可抑制HUVEC的增殖,造成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

    2013年01期 v.1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二十碳五烯酸对热打击后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肖桂珍;袁芳芳;古正涛;刘志锋;张亚历;苏磊;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热打击后肠黏膜上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影响。方法:使用Caco-2细胞株建立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模型,加入25、50、100、150μmol/L EPA培养96 h,进行43℃1 h的热打击。分别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测定单层跨膜电阻抗(TEER)值和对大分子物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考马斯亮蓝染色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50μmol/L的EPA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最强,升高TEER和防止HRP通透性升高的作用最大(与其他各浓度组比较,P均<0.01),对occludin表达的增加作用最明显,并有益于维持细胞骨架的正常结构。结论:50μmol/L的EPA能够保护肠上皮紧密连接,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3年01期 v.14 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3K]
  • PNU282987对烧伤休克犬复苏时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

    杜明华;罗红敏;王欢;林志龙;马丽;胡森;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致死性烧伤休克犬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补液组和烧伤PNU282987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于伤后0.5 h分别通过颈静脉补液,烧伤补液组给予林格液,烧伤PNU282987组给予等量含有PNU282987(0.38 mg/kg)的林格液。补液量和速率均根据Parkland公式确定。于伤前和伤后2、4、8、12和24 h颈静脉取血,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伤后24 h处死动物,留取心、肝、脾、肺、肾和回肠组织,测定组织含水率。结果:两组犬伤后SOD水平显著降低;伤后4 h起烧伤PNU282987组SOD水平显著高于烧伤补液组(P<0.05),而单纯烧伤组SOD水平持续降低。两组犬伤后MDA水平均上升,伤后4h起烧伤PNU282987组血浆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P<0.05)。烧伤PNU282987组脏器含水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心:(68.6±1.1)%v s.(78.3±1.8)%;肝:(70.0±1.4)%vs.(79.8±0.7)%;脾:(67.2±1.2)%vs.(78.8±0.8)%;肺:(74.3±0.5)%vs.(80.2±1.6)%;肾:(71.2±0.8)%vs.(80.1±0.9)%;回肠:(68.9±1.1)%vs.(78.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U282987能抑制烧伤休克犬复苏时引起的脏器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组织水肿,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01期 v.1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6 Gy γ射线照射对小鼠Th17细胞含量和血清IL-17A含量的影响

    杨晓云;马琼;潘秀颉;蔡金玲;肖凤君;杜丽;崔玉芳;

    目的:观察6 Gyγ射线照射对Th17细胞含量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辐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照射组小鼠接受6 Gy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未进行照射。于照射后1、3、7、14和28 d取小鼠脾脏制备细胞匀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细胞比例的改变;应用ELISA方法检测照射后6 h及1、3、7、14、28 d血清IL-17a含量变化。结果:6 Gyγ射线照射后1 d,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即出现显著增加,至照后28 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照射后各时间点血清中IL-17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6 Gyγ射线全身照射引起小鼠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表明Th17细胞在辐射所致免疫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01期 v.1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 蜕皮甾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4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表达的影响

    李军;吴旭;张军花;吴霞;高冬蕴;沈涛;谷城威;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组、EDS低(20 mg/kg)、中(30 mg/kg)、高(40 mg/kg)剂量治疗组(n=8)。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大鼠ALI模型,3个EDS治疗组于建模1 h后予不同剂量的EDS腹腔注射,其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取肺组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Western blot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用ELISA测定各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LPS组可见肺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EDS治疗组肺损伤明显改善,效果随EDS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肺组织的SP-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TNF-α含量、TNF-αmRNA表达、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较,不同剂量EDS治疗组肺组织SP-A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TNF-α含量、TNF-αmRNA表达、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EDS高剂量组比中、低剂量组效果明显(P<0.05)。结论:蜕皮甾酮对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通路来降低肺组织中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并促进抗炎物质SP-A释放有关。

    2013年01期 v.14 22-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8K]
  • 粪便miR34b/c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张丰云;管静芝;李秋文;肖文华;王慧萍;

    目的:探讨粪便miR34b/c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从9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粪便、血中分别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组织、粪便和血中miR34b/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miR34b/c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91.8%(90/98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4.08%(4/9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用癌组织、粪便、血标本miR34b/c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组织91.8%(90/98例)和95.9%(94/98例);粪便88.8%(87/98例)和91.7%(66/72例);血83.7%(82/98例)和87.5%(63/72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miR34b/c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与癌组织检测结果大致相同。结论:miR34b/c甲基化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生物学特征,粪便miR34b/c基因甲基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粪便miR34b/c甲基化异常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2013年01期 v.1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挛缩性瘢痕的初步研究

    颜彤彤;陈敏亮;马奎;孙同柱;梁黎明;刘畅;赖林英;付小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挛缩性瘢痕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例烧伤后挛缩性瘢痕患者,每人选取两处挛缩性瘢痕,随机分为BTXA组(瘢痕内注射BTXA,间隔3个月1次,共2次)和空白对照组(瘢痕内注射等积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3、6个月测量瘢痕长轴长度,观察其长度变化用以反映瘢痕挛缩程度;切取5例药物治疗6个月后行瘢痕切除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结果:BTXA组较空白对照组瘢痕挛缩程度明显减轻(P<0.01),尤以6个月时差异明显[(1.103±0.158)cm比(0.187±0.221)cm]。常规HE染色观察到BTXA组瘢痕组织内胶原纤维排列稀疏且规则,瘢痕内成纤维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TXA组瘢痕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Ⅱ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BTXA可用于治疗挛缩性瘢痕,作用机制可能与BTXA能够抑制瘢痕内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Ⅱ的表达有关。

    2013年01期 v.14 3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8K]
  • 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实验研究

    姜玉峰;黄沙;邹吉平;许樟荣;高虹;付小兵;

    目的:探讨京万红软膏促进糖尿病小鼠慢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机制。方法:清洁级、同周龄雄性C57小鼠54只,随机分为京万红软膏组、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采用连续3 d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然后在小鼠背部制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形成第2日开始,京万红软膏组创面涂抹京万红软膏,厚度0.5 cm;对照药物组创面涂抹相同厚度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空白对照组不给药。3组创面均以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于给药后第3、7、10、17、21天,用塑料透明膜描记创面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于给药后第7、17天各组分别随机选取3只小鼠处死,观察创面及创缘2 mm范围内全层皮肤及肉芽组织的大体形态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给药后7 d,两药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有所升高,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后10、17和21 d,对照药物组创面愈合率[(81.00±0.85)%,(95.00±0.29)%,(97.00±0.37)%]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7.00±1.35)%,(87.00±1.17)%,(90.00±0.96)%,P<0.05],而京万红软膏组愈合率[(85.00±1.93)%,(100.00±0)%,(100.00±0)%]明显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治疗17 d京万红软膏组创面全部愈合,而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治疗后21 d仍未全部愈合。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京万红软膏较对照药物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剂能更早使炎症减轻、创面上皮化,而且表皮细胞复层分化良好,新生胶原排列整齐,创面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化明显,显示具有更好的愈合质量。结论:京万红软膏对于糖尿病慢性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

    2013年01期 v.14 34-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 特重度烧伤86例自体供皮区分析

    李小毅;黄书润;魏智艺;苏金荣;郑文龙;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部位自体皮供区、二茬皮供皮的特点,达到尽可能合理利用供区、较好发挥供区效率的目的。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70%TBSA且Ⅲ度面积≥20%TBSA患者86例,采用头皮区、足底部、腹部、臀部及其他部位作为自体皮供区,部分同时切取二茬头皮,进行微粒皮或/及皮片移植,观察受区、供区愈合情况并分析。结果:86例患者死亡5例,自动出院2例,痊愈79例。微粒皮移植一层头皮、二茬头皮后创面上皮化率差异无显著性[(82.7±10.3)%vs.(81.0±10.0)%,P>0.05],但一层头皮与二茬头皮供区术后完全上皮化时间差异有显著性[(7.3±2.2)d vs.(11.6±3.7)d,P<0.05];二茬头皮用于肉芽创面植皮成活率低,平均(42.6±12.8)%。足底二茬皮微粒皮移植后,受区色素缺失且不形成皮脂脓肿,而一层足底皮片移植后有明显角质层过度生长表现。腋窝及耻骨联合区皮片特点近似头皮。结论:对有限的自体皮供区进行规划使用、尽可能使用二茬皮作微粒皮移植、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是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过程中充分利用供区的有效措施。

    2013年01期 v.1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殷健;侯鹏;吴志强;亢媛;黄福秀;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2年5月114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者完成检查。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90.3%(102/113例);胃内运行时间3~187 min,平均(55.6±26.0)min;小肠内运行时间为24~640 min,平均(303±106)min胶囊平均排出体外的时间为9~96 h,平均(29±10)h。63例发现小肠病变(55.7%),病变分别为非特异性炎症24例,血管畸形13例,小肠克罗恩病12例,小肠息肉7例,小肠肿瘤3例,小肠钩虫2例,小肠憩室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小肠病因检出率最高,为80.8%(42/52例),其次是腹痛45.2%(14/31例),消瘦33.3%(1/3例),腹泻20.0%(1/5例),腹胀14.3%(1/7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3年01期 v.14 41-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 盆底修补术后聚丙烯网片阴道暴露的组织学观察

    牛珂;鲁永鲜;刘茜;张迎辉;赵英;刘艳霞;王葳;王珊珊;

    目的:探讨使用聚丙烯网片行盆底修补术后发生网片暴露的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2004年5月一201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采用聚丙烯网片经阴道盆底修补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并于术后发生网片阴道暴露的患者18例,对局部暴露的网片进行切除,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局部的组织学变化和暴露网片的变化。结果: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后12个月发生网片暴露18例,其中临床阴道检查中可见明显感染者5例,仅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13例。对18例阴道局部切除的网片进行光镜观察后发现,16例可见网片周围结缔组织中有白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另2例未见白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检查发现18例中12例暴露的网片存在明显聚丙烯纤维丝表面降解和横向断裂现象。结论:阴道组织内网片周围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生物降解可能是导致阴道植入网片发生暴露的原因之一。

    2013年01期 v.14 44-4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3K]

经验交流

  • 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王聪敏;余明莲;李海涛;刘畅;何颖萍;

    <正>关节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往往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常累及大小关节,尤以指(趾)末端的关节多见,表现为功能受限,关节疼痛、积液或毁形,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不易治愈。我科自2005年3月-2011年9月收治20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2~58岁,平均(43.92±6.72)岁。均符合关节病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皮损分别分布于四肢、头皮或全身,上覆厚层鳞屑。指(趾)甲增厚,远端剥离,关节肿胀、疼痛、变形。X线示:受

    2013年01期 v.14 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烧伤后继发化脓性耳软骨炎的防治与护理

    王清华;

    <正>耳廓皮肤薄嫩,皮下组织少,中间有弹性软骨,烧伤累及耳廓后易发生耳软骨炎,尤其是深Ⅱ度和Ⅲ度烧伤患者。该病起病较急、疼痛剧烈、可有全身反应,反复发作会引起耳软骨渐进性坏死,还可致患者外耳畸形,形成菜花耳,甚至影响听力。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耳软骨炎的发生。现将我院2003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67例伴双耳烧伤的烧伤患者的耳软骨炎发生情况及耳部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967例伴双耳烧伤的烧伤患者中22例发生化脓性耳软骨炎,发生率2.3%。22例中男16例,女6例;耳廓深Ⅱ度烧伤18例,Ⅲ度烧伤4例。化脓性耳软骨炎确诊后即行切

    2013年01期 v.14 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486例

    窦坤;刘齐贵;周庆余;赵谦;

    <正>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是泌尿外科急症。近年我们对486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在入院8 h内行急诊腔内钬激光碎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486例均为我科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发作急诊入院的患者,均有典型肾绞痛表现,剧痛难忍,以腹痛为主,其中220例疼痛向腹股沟及会阴部放射;均伴不同程度胃肠道刺激症状及疼痛全身反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男314例,女172例;年龄15~76岁,平均62.5岁。所有患者急诊B超均探及输尿管内结石影,并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单侧输尿管结石41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74例;其中输尿管下段结石230例,中段结石122例,上段结石134例;结石直径0.5~1.5 cm,平均0.9 cm。病程

    2013年01期 v.1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99)Tc~m-MDP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

    唐玲;王瑞霞;董雪雅;欧阳巧红;

    <正>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以假体部位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发生率为10%~40%。造成松动的原因有多种,除与假体的材质、手术方式、假体和骨水泥之间以及骨水泥和骨之间贴合不紧密、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等因素有关外,也与患者体重过重、活动量过大、骨质疏松以及外伤等有关。分析我院对13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确诊假体松动的患者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MDP)骨三相显像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例关节置换术后怀疑假体松动患者,男6例,女7例;年龄48~74岁,平均63.5岁。髋关节置换术9例,膝关节置

    2013年01期 v.1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综述

  • 脓毒症时调节性T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尹承芬;龚平;姚咏明;

    <正>脓毒症是创(烧)伤及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凝血及组织损害等诸多问题,但长期以来对于脓毒症时免疫功能紊乱的确切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进而导致对脓毒症患者很难实施切实有效的免疫调理措施。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成熟T淋巴细胞亚群,在机体免疫自稳、移植耐受、肿瘤免疫、过敏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感染免疫中的意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概要介绍调节性T细胞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寻找干预脓毒症的有效措施提供新思路。

    2013年01期 v.1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放创复合伤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蔡金玲;杜丽;崔玉芳;

    <正>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临床放射治疗、核事故和核恐怖活动,也可见于战时核爆炸等情况。该类创伤最显著的特点是创面愈合显著延缓。目前的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延缓创面愈合的机制涵盖了创面修复过程的各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创伤早期炎症反应削弱、渗出减少及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增殖减少,中后期生长因子活性和表达受抑或功能削弱、肉芽组织生机不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受抑及重上皮化减慢。因此,放射损伤对创面愈合影响的机制及相应治疗措施的研究一直是创伤医学和放射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现就近年该领域研究中的动物模型的应用,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等在放创复合伤难愈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期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013年01期 v.1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一氧化碳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潘晨;郑曙云;

    <正>一氧化碳(CO)是一种惰性气体,但由于其能与氧气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一种有毒气体。生物体内存在一类能够产生内源性CO的酶系统,即血红素加氧酶(HO),HO催化血红素降解为Fe~(2+)、胆绿素和CO气体。HO主要分为HO-1、HO-2和HO-3这3种亚型,其中HO-2、HO-3在生物体内组成型表达,表达量不受外界刺激影响,而HO-1在应激状态下表达量增高。1991年,Mark等发现,在生物体内,CO气体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揭开了人们对CO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热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CO在生物体内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本文就CO在生物体内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13年01期 v.1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丙酮酸抗休克的研究进展

    喻文;谢志毅;胡森;

    <正>丙酮酸(pyruvic acid)是生物体系中重要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细胞进行氧化供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产物。它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内,还广泛存在于苹果、奶酪、黑皮、红酒等食品中。既往研究表明,丙酮酸具有加速脂肪消耗、增加活动欲望、增强耐力、降血糖、降血脂、消除或抑制自由基、抗疲劳等诸多生理功效。近年来它的抗炎及细胞保护作用逐渐被证实。在严重感染、休克、急性胰腺炎、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动物模型研究中,丙酮酸能够明显改善动物存活率,减轻脏器功能损害,显示丙酮酸在多种休克早期治疗中有显著效果。本文就丙酮酸抗休克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综述如下。1丙酮酸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合成及代谢丙酮酸是一种简单的α-酮酸,原称焦性葡萄酸,别名α-氧代丙酸,分子式CH_3COCOOH。丙酮酸溶液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乙酸气味,由于其α酮酸结构而反应性强,在生

    2013年01期 v.1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刊登DOI标识的说明

    <正>DOI,即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被誉为"互联网上的条形码",于2012年5月正式发布为ISO国际标准。目前,全球已有3万余种科技期刊进行了DOI注册并链接到了论文全文。我刊将从2013年第1期开始刊登每篇文章的DOI标识,使用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DOI注册与服务中心提供的DOI注册等服务。

    2013年01期 v.14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