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欣悦;曾振华;董瑞;李芬;黄荣娟;杨翃;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9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过艾司氯胺酮将患者分为艾司氯氨酮组(ESK组,48例)和非艾司氯氨酮组(Non-ESK组,48例)。ESK组给予艾司氯胺酮联合其他镇静镇痛药物连续输注48 h,Non-ESK组使用不含艾司氯胺酮的其他镇静镇痛药物。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等;收集输注镇静镇痛药物前(0 h)及输注镇静镇痛药物之后24 、 48、72 h的如下指标:(1)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2)镇静镇痛评分,包括非语言成人疼痛评估量表(NVPS)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3)药物治疗情况、预后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在镇静镇痛治疗48 h内的镇静镇痛药物、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激素等使用率及使用剂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在0 h的IL-6、PCT、CRP、WBC计数水平的中位数,ESK组为146.00 pg/mL、2.33 ng/mL、134.17 mg/L、12.63×10~9/L,Non-ESK组为271.35 pg/mL、6.14 ng/mL、160.10 mg/L、13.31×10~9/L;两组均在治疗后24、48、72 h,随时间的延长,上述炎症指标水平呈下降趋势[ESK组:IL-6分别为96.40、67.01、42.83 pg/mL,PCT分别为3.79、2.16、1.78 ng/mL,CRP分别为113.92、95.91、97.82 mg/L,WBC计数分别为13.08×10~9/L、11.74×10~9/L、9.72×10~9/L ;Non-ESK组:IL-6分别为113.65、125.00、107.20 pg/mL,PCT分别为5.51、3.72、3.64 ng/mL,CRP分别为155.60、135.79、107.55 mg/L,WBC计数分别为12.78×10~9/L、12.68×10~9/L、12.29×10~9/L ;Waldχ~2值分别为20.905、16.465、28.317、16.291,P<0.01)。ESK组的PCT、CRP改善情况优于Non-ESK组(Waldχ~2值分别为16.956、10.262,P<0.01),Non-ESK组的WBC计数改善情况优于ESK组(Waldχ~2值为13.275, P<0.001)。ESK组的28 d成功拔管率较Non-ESK组更高[61.9%(26/42例)比25.8%(8/31例),χ~2=9.340, P<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IL-6、PCT、CRP、WBC计数水平降低以及28 d成功拔管率提高与艾司氯胺酮的使用相关。
2025年04期 v.26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袁欣;陆恒;嵇冬静;李磊;金松;徐雁君;王亦喆;
目的 :分析2014至2023年苏州市吴江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趋势,为该区下一步疾病防控工作的方向以及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2014至202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的新发艾滋病病例信息和吴江区常住人口数据,按照系统中“省级已审核”“现住址为苏州市吴江区”筛选吴江区新证病例,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5.2.0软件构建回归模型并行趋势变化分析。结果 :2014至2023年,吴江区新确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病例652例,发病率从2014年的2.76/10万增长至2023年的4.70/10万,其中≥50岁年龄段报告病例的构成比从34.09%(15/44例)上升至60.20%(59/98例)。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4种人群(即男性、HIV感染者、异性传播感染、≥50岁年龄组中婚姻状态为离异或丧偶人群)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5.55%(95%CI 2.68-8.50,P<0.01)、11.99%(95%CI 7.04-17.16,P<0.01)、7.42%(95%CI 3.29-11.72,P<0.01)、27.60%(95%CI 8.94-49.46,P=0.01)。从年龄分段来看,≥60岁人群(即60~69岁、70~79岁和≥80岁)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2.29%(95%CI19.94-45.92,P<0.01)、25.85%(95%CI 0.08-58.26,P=0.05)和17.37%(95%CI 3.45-33.16,P<0.05)。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0岁年龄组通过异性传播感染的发病率被拐点(2017年)分为两个阶段,而其中2017至2023年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5.15%(95%CI 11.59-63.68,P=0.01)。结论 :吴江区2014至2023年HIV感染和艾滋病发病人数逐渐增长,尤以≥50岁人群在近几年明显上升,且以异性传播为主,提示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
2025年04期 v.26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许宏;刘松;常青;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AP患者(CAP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RDW、NLR、CRP、D-二聚体水平。CAP组进一步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分为重症组29例和非重症组33例,比较其RDW、NLR、CRP、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重症CAP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AP组RDW、NLR、CRP、D-二聚体水平更高[RDW:(16.43±2.84)%比(13.11±1.44)%;NLR:5.21±2.44比1.92±0.58 ;CRP:(41.76±17.69)mg/L比(1.40±0.87)mg/L ;D-二聚体:(2.03±0.84)mg/L比(0.77±0.33)mg/L ;t值分别为6.027、7.267、12.454、7.907,P<0.001];CAP患者中,重症组RDW、NLR、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重症组[RDW:(16.51±2.49)%比(15.13±2.72)%;NLR:5.61±2.30比3.98±2.27;CRP:(44.27±17.04)mg/L比(31.85±17.86)mg/L;D-二聚体:(2.14±0.75)mg/L比(1.28±0.70)mg/L ;t值分别为2.073、2.804、2.791、4.6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NLR、CRP、D-二聚体均为CAP病情严重程度发展至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DW:OR 2.502,95%CI 1.200-5.217 ;NLR:OR 5.714,95%CI 1.679-19.453 ;CRP:OR 2.179,95%CI 1.413-3.361 ;D-二聚体:OR 2.361,95%CI 1.388-4.015 ;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NLR、CRP、D-二聚体各自及联合检测预测重症C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82、0.881、0.881、0.987(P<0.001),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CAP患者外周血RDW、NLR、CRP、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且在重症患者中升高更为显著,这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重症CAP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26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上官兆水;王继华;代丹丹;刘素嬛;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信号通路是否介导雌激素(E_2)对胰岛移植的保护作用。方法 :(1) E_2应用时间和剂量优化: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2)、糖尿病模型组(n=12)、糖尿病模型+移植胰岛组(移植组,n=12)、糖尿病模型+移植胰岛+E_2治疗组(移植+E_2组,n=48)。对移植+E_2组小鼠分别连续给予1、3、7和14 d的E_2治疗(4μg/d,皮下注射,每组6只)以确定最佳实验时间,另对移植+E_2组分别给予0.2、2.0、4.0和20.0μg/d的E_2治疗(连续14 d,皮下注射,每组6只)以确定最佳实验剂量;(2) eNOS抑制剂干预实验: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移植组、移植+E_2组、移植+E_2+e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组(移植+E_2+LNAME组),每组4只。移植+E_2组在颈部皮下植入E_2缓释片(每片0.18 mg),移植+E_2+L-NAME组在植入E_2缓释片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L-NAME抑制剂50 mg/kg,持续14 d后收集样本。实验期间,对小鼠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检测葡萄糖耐量,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胰岛素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移植物中eNOS阳性面积、胰岛β细胞阳性面积、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阳性面积。结果 :E_2应用时间和剂量优化实验表明,与移植组血糖水平曲线下面积[(553.50±37.38 )d·mmol/L]相比,E_2作用14 d后,小鼠血糖水平曲线下面积[(383.40±47.78)d·mmol/L]显著降低(t=2.848,P<0.05),其中注射4.0μg/d剂量效果最佳;利用4.0μg/d剂量E_2作用14 d,与移植组相比,移植+E_2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t=3.112,P<0.05),血浆胰岛素含量及移植物胰岛β细胞面积显著增加(t值分别为2.209、2.442,P<0.05),移植物中血管密度和e NOS阳性面积亦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31、2.205,P >0.05)。L-NAME抑制剂干预结果显示,与移植+E_2组相比,L-NAME干预后葡萄糖耐量显著上升(t值为5.871,P<0.05),移植物胰岛β细胞阳性面积显著降低[移植+E_2组为(54.09±2.16)%,移植+E_2+L-NAME组为(38.59±3.75)%,t=2.674,P<0.05],血浆胰岛素含量及血管密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0、1.606,P >0.05)。结论 :E_2短期治疗能够有效保护移植胰岛的存活和功能,并促进血管重建,其机制可能与eNOS信号通路相关。
2025年04期 v.26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张伟伟;史志鹏;常慧;张秋霞;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IUA)分离术后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IL)-22、IL-17A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粘连分离手术治疗的IUA患者108例,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患者术后疗效和生殖道感染情况,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鉴定;收集患者阴道分泌物,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L-22、IL-17A mRNA水平,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剔除失访14例,最后纳入94例患者。94例IUA患者术后生殖道感染23例(感染组),无感染71例(无感染组)。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高,为67.65%(23/34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9株、7株和5株;感染组患者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改善有效率低于无感染组[69.57%(16/23例)比88.73%(63/71例);χ~2=4.759,P<0.05],中重度再粘连率高于无感染组[39.13%(9/23例)比16.90%(12/71例);χ~2=4.948,P<0.05],阴道分泌物IL-22、IL-17A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感染组[IL-22 mRNA:1.67±0.32比0.51±0.13 ;IL-17A mRNA:1.92±0.38比0.34±0.09 ;t值分别为25.019和32.646,P<0.001];感染组中,AFS无改善者阴道分泌物IL-22、IL-17A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FS改善有效者[IL-22 mRNA:2.20±0.27比1.44±0.31;IL-17A mRNA:2.24±0.33比1.78±0.42;t值分别为5.607和2.561,P<0.05]。结论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生殖道感染会影响手术效果,且阴道分泌物中IL-22、IL-17A mRNA表达水平升高。检测IL-22、IL-17A mRNA的表达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感染和疗效的判断提供信息。
2025年04期 v.26 25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 刘菲;张婧喆;程存;
目的 :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激素受体表达与息肉形态、病理类型、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孕症合并EP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孕症合并EP患者中不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程度者EP的形态特性、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包括症状、合并症、年龄)的差异,分析影响不孕症合并EP患者ER与PR高表达的危险因素。结果 :91例不孕症合并EP患者,ER阳性率为74.73%(68/91例),PR阳性率为56.04%(51/91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低表达36例(39.56%),高表达55例(60.44%),ER高表达率明显高于ER低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4,P=0.004);PR低表达60例(65.93%),高表达31例(34.07%),PR低表达率显著高于PR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83,P<0.001)。ER、PR不同表达水平患者中EP形态特性、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存在差异:ER、PR高表达患者中息肉长径≥2 cm、多发息肉、宫腔底部息肉者占比高于息肉长径<2 cm、单发息肉、输卵管口息肉者(ER:息肉长径χ~2=21.555,P<0.001;息肉数目χ~2=13.001,P<0.001;息肉部位χ~2=17.258,P<0.001。PR:息肉长径χ~2=5.154,P<0.001;息肉数目χ~2=10.513,P<0.001;息肉部位χ~2=8.057,P=0.004)。ER、PR高表达者中单纯功能性息肉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各受体低表达中单纯功能性息肉占比(χ~2分别为4.376、5.579,P<0.05),ER、PR高表达者中单纯增生性息肉占比显著高于各受体低表达组(χ~2分别为4.234、5.909,P<0.05),ER、PR高表达者中既有功能性又有增生性息肉表现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各受体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343、23.123,P<0.001)。ER、PR高表达患者中有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和性交后出血、潮热症状者占比高于无上述症状患者占比(ER:异常子宫出血χ~2=15.357,P<0.001;月经间期出血和性交后出血χ~2=5.131,P=0.023;潮热χ~2=12.551,P<0.001。PR:异常子宫出血χ~2=20.353,P<0.001;月经间期出血和性交后出血χ~2=7.893,P=0.004;潮热χ~2=4.919,P=0.026)。ER、PR高表达患者中无糖尿病、无高血压、年龄<40岁者较有糖尿病、有高血压、年龄≥40岁者占比更低(ER:糖尿病χ~2=7.115,P=0.007;高血压χ~2=5.519,P=0.018;年龄χ~2=20.411,P<0.001。PR:糖尿病χ~2=22.802,P<0.001;高血压χ~2=6.003,P=0.014;年龄χ~2=19.408,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糖尿病(OR:1.823、1.857)、有高血压(OR:1.554、1.495)、年龄≥40岁(OR:1.849、1.812)、息肉长径≥2 cm(OR:1.866、1.762)、息肉数目为多发(OR:1.697、1.615)、息肉部位为宫腔底部(OR:2.016、1.923)、功能性息肉(OR:2.147、2.097)、增生性息肉(OR:2.134、2.264)、异常子宫出血(OR:1.487、1.521)、月经间期出血和性交后出血(OR:1.487、1.521)、有潮热表现(OR:2.147、2.097)是影响不孕症合并EP患者出现ER、PR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孕症合并EP患者中ER、PR表达与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及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为深入理解不孕症合并EP的发病机制和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年04期 v.26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李阳;柳璐璐;林震;
目的 :研究超重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清性激素、抗米勒管激素(AMH)、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超重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超重肥胖不伴PCOS人群(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糖脂代谢、血清性激素与AMH、HCY水平,研究组按随访结局分为临床妊娠亚组(55例)、临床未妊娠亚组(50例),分析不同组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各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分别为(5.14±0.52)mmol/L、4.22±0.45、(2.06±0.27)g/L、(1.95±0.32)g/L、(6.11±0.65)mmol/L、(2.65±0.2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68±0.51)mmol/L、1.18±0.19、(1.84±0.21)g/L、(1.47±0.18)g/L、(4.82±0.53)mmol/L、(2.07±0.26)mmol/L;t=5.180、45.803、5.074、9.878、11.846、12.331,P<0.001]。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0.89±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03±0.15)mmol/L;t=6.885,P<0.001]。研究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睾酮(T)、AMH及HCY分别为(6.24±0.65)mIU/mL、(9.85±1.02) mIU/mL、1.60±0.17、(0.78±0.10) ng/mL、(13.18±1.42)ng/mL、(11.84±1.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89±0.52)mIU/mL、(7.63±0.79)mIU/mL、1.54±0.16、(0.55±0.13)ng/mL、(6.73±0.75)ng/mL、(6.57±0.68)μmol/L ;t=12.851、13.566、2.093、12.114、30.144、27.686,P<0.05]。研究组血清AMH与LH/FSH、T呈正相关(r=0.657、0.746,P<0.05),HCY与FSH、T呈正相关(r=0.715、0.567,P<0.05)。临床妊娠亚组血清LH、LH/FSH、AMH、HCY水平分别为(9.55±0.97)m IU/m L、1.52±0.16、(12.88±1.41)ng/m L、(10.91±1.15)μmol/L,明显低于临床未妊娠亚组[(10.18±1.14)m IU/m L、1.63±0.17、(13.52±1.36)ng/mL、(12.86±1.34)μmol/L ;t=3.568、3.921、2.362、9.348,P<0.05]。LH/FSH、AMH及HCY水平升高为超重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临床未妊娠的危险因素(OR=1.756、1.817、1.647,P<0.05);LH/FSH、AMH、HCY联合预测超重肥胖PCOS患者临床未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812、0.803)。结论:超重肥胖型PCOS不孕症患者糖脂代谢、性激素紊乱较严重,且AMH及HCY水平升高;AMH和HCY水平与临床妊娠关系密切。
2025年04期 v.26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李真真;赵丽;李宁;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4年4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2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PVT,将患者分为PVT组(81例)和非PVT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浆FDP与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栓弹力图参数(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和凝固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DP、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参数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2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合并PVT者有81例(35.22%)。PVT组中有糖尿病史患者占比(34.57%,28/81例)明显高于非PVT组(20.80%,31/149例;P<0.05),且两组血浆FDP[(11.51±1.89)mg/L比(10.81±1.82)mg/L]、D-二聚体水平[(1.07±0.19)mg/L比(0.95±0.17)mg/L]和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反应时间:(6.26±1.18)min比(5.51±0.97)min;凝固时间:(4.42±0.87)min比(3.63±0.62)min;凝固角:(51.57±9.81)°比(48.69±9.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9、4.903、5.182、7.974、2.2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和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DP、D-二聚体、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及4个指标联合检测用于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71、0.773、0.779和0.933,联合检测的预测效果最好,与单一指标的预测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D-二聚体水平、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反应时间和凝固时间四者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具有较单一指标预测更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26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李猛;秦历杰;窦钛;王鹏;赵大磊;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心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AMI患者PCI术前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及术后不同类型AMI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心功能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26例AMI患者术后1 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9.56±5.10)ng/L、(29.15±5.54)ng/L和(27.75±7.56)mg/L,均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为(30.14±5.62)ng/L、(39.15±5.62)ng/L和(48.74±8.07)mg/L;t值分别为14.652、13.200、20.640,P<0.001];术后1 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7.38±4.33)ng/L、(26.67±4.59)ng/L和(25.04±6.68)mg/L,均显著低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别为(22.37±4.67)ng/L、(32.35±5.01)ng/L和(31.25±7.24)mg/L ;t值分别为6.201、6.620、4.991,P<0.001];AMI患者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0.528 3±0.070 4比0.407 4±0.052 9,t=15.796,P<0.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术前[(43.13±6.45)mm比(57.34±7.23)mm,t=15.860,P<0.001];术后3个月,与STEMI患者[LVEF:0.485 1±0.054 5;LVEDD:(46.85±5.82)mm]相比,NSTEMI患者LVEF水平(0.561 8±0.062 9)更高(t=7.194,P<0.001),LVEDD水平[(40.25±5.37)mm ]更低(t=6.593,P<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9、0.391、0.417,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8、-0.386、-0.401,P<0.001)。结论 :IL-6、TNF-α、CR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均具有一定关联,可通过监测这3种炎症因子水平判断心功能情况。
2025年04期 v.26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王艳平;薛飞;马露芳;周晓蕾;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与肿瘤类型和分期的关系,以及其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5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FRA21-1、TSGF、SCCA水平;比较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TSGF、SCCA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FRA21-1、TSGF、SCC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YFRA21-1、TSGF、SCC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YFRA21-1:(4.36±1.05)μg/L比(1.57±0.50)μg/L,t=28.061,P<0.001;TSGF(72.42±7.12) U/mL比(52.38±5.69)U/mL,t=26.029,P<0.001;SCCA(2.06±0.55)μg/L比(0.84±0.29)μg/L,t=22.994,P<0.001]。血清CYFRA21-1、SCCA水平在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中逐渐降低(P<0.001),而血清TSGF水平则在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中逐渐降低(P<0.001)。此外,血清CYFRA21-1、TSGF和SCCA水平均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上升(P<0.001)。CYFRA21-1、TSGF、SCCA三者联合诊断肺癌的AUC为0.91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38%、95.85%,均高于CYFRA21-1、TSGF、SCCA单独检测的AUC(分别为0.717、0.698、0.733,P<0.00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TSGF与SCC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其水平与肿瘤类型和分期存在密切关系,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2025年04期 v.26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陈静;陆翰杰;武阳;
目的 :分析Krüppel样因子5(KLF5)、Yes相关蛋白1(YAP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45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为手术中切除获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LF5、YAP1、上皮钙黏素的表达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34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组3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KLF5、YAP1、上皮钙黏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KLF5、YAP1的阳性表达率[65.65%(295/450例)和62.89%(283/450例)]及蛋白表达水平(2.89±0.53和3.11±0.75)均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29.33%(132/450例),32.67%(147/450例),1.02±0.33,1.08±0.31;χ~2值分别为118.394、82.367,t值分别为62.534、54.108,P<0.001],而结肠癌组织中上皮钙黏素的阳性表达率[38.00%(171/450例)]和蛋白表达水平(0.68±0.12)低于癌旁组织[76.89%(346/450例)和0.97±0.23;χ~2=139.197,t=23.714,P<0.001];淋巴结转移组肿瘤长径≥5 cm、低或未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占比[分别为44.03%(59/134例),57.46%(77/134例),39.55%(53/134例)]大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分别为32.28%(102/316例),44.62%(141/316例),28.80%(91/316例);χ~2值分别为5.655、6.214、5.002,P<0.05];淋巴结转移组KLF5、YAP1蛋白水平(3.52±0.51和3.65±0.67)高于未转移组(2.62±0.40和2.88±0.37; t值分别为20.044和15.591,P<0.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4和0.483,P<0.001);淋巴结转移组上皮钙黏素蛋白水平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0.49±0.11比0.76±0.15 ;t=18.798,P<0.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569,P<0.001)。KLF5、YAP1蛋白表达是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KLF5、YAP1和上皮钙黏素可作为预测结肠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2025年04期 v.26 2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张广胜;张喆;熊金平;陈建义;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联合负压清石鞘治疗肾盂结石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开封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3例肾盂结石及肾盂移行处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联合负压清石鞘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生活质量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恢复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长:(71.48±8.37)min比(87.62±10.14)min;术后恢复住院天数:(3.47±0.91) d比(4.23±1.16) 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43.17±5.89)mL比(55.82±7.16)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100.00%(45/45例)比89.47%(34/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复发率[观察组为2.22%(1/45例),对照组为7.89%(3/38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身体痛感、整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态及物质生活品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8.89%(4/45例)]较对照组[31.58%(12/38例)]更低(P<0.01)。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联合负压清石鞘技术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尚可。
2025年04期 v.26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李晨阳;李雪勤;张宁宁;徐忠瑞;汪涛;黄福秀;刘贵鹏;刘玉莹;陈超;
目的 :探讨三〇四复盘培训法提高内镜医师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准确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医师10名,所有医师均有较为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并参加过超声内镜基础培训,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培训组5名和对照组5名。培训组医师采取三〇四复盘培训法进行“白光—超声—病理”复盘训练,对照组医师不进行三〇四复盘培训法训练。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需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92例,随机分配至培训组(由47例患者组成)或对照组(由45例患者组成),分别由培训组和对照组的内镜医师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照组及培训组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92例,病灶常见部位为胃体(19例)、胃窦(18例)和直肠(16例),病变性质多见平滑肌瘤(22例)、间质瘤(21例)和神经内分泌肿瘤(14例)。白光内镜和超声内镜评估病灶大小准确度均较高。超声内镜评估病变层次准确度达65.2%(60/92例),培训组准确度为68.1%(32/47例),高于对照组的62.2%(28/45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 > 0.05)。随着培训组内镜医师对于病变层次的诊断准确度逐年提高,选择采用内镜手术的患者占比也在逐年提高。通过三〇四复盘培训法,内镜医师超声内镜下对病变性质的诊断准确度有了明显提高,培训组准确度为83.0%(39/4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26/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1,P<0.01)。结论 :三〇四复盘培训法可以有效提高内镜医师对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理性质的诊断准确度,同时提高了内镜医师对于病变层次的诊断准确度,值得推广。
2025年04期 v.26 296-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