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炎症、修复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中国知网不针对个人提供检测渠道,只有万方公司对个人用户提供检测服务,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来稿作者可自愿使用本站万方检测系统预查重检测。检测链接地址:http://gryx.wanfangtech.net


消息

  • 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创伤外科研究室晋升为全军重点实验室

    本刊编辑部;

    <正> 近日,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通告,宣布我院创伤外科研究室晋升为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该室的全面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室以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战救技术储备为研究目标,以创(烧、战)伤救治基础理论为研究重点,形成了创(烧、战)伤严重并发症

    2001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 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创伤外科研究室晋升为全军重点实验室

    本刊编辑部;

    <正> 近日,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通告,宣布我院创伤外科研究室晋升为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该室的全面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室以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战救技术储备为研究目标,以创(烧、战)伤救治基础理论为研究重点,形成了创(烧、战)伤严重并发症

    2001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 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发展历史

    <正> 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原为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刨伤外科研究室,成立于1982年,是为当时成立的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所设立的一所专门从事创(烧、战)伤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实体。1997年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成立后,该研究室同时成为全军烧伤研究所基础研究部,主要承担烧伤研究所基础理论研

    2001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发展历史

    <正> 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原为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刨伤外科研究室,成立于1982年,是为当时成立的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所设立的一所专门从事创(烧、战)伤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实体。1997年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成立后,该研究室同时成为全军烧伤研究所基础研究部,主要承担烧伤研究所基础理论研

    2001年02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述评

  • 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

    付小兵;王正国;盛志勇;

    <正> 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既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明确的学术概念,但同时它也包含着许多和人民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例如,一个体表烧伤的创面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达到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修复,但实际的愈合效果却并不尽人意,通常一个严重创烧伤后体表遗留的瘢痕,特别是在功能部位形成的严重瘢痕,不仅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也将加重其生理与心理负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创伤修复的生理机制,并控制其由生理(可控)向病理(失

    2001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

    付小兵;王正国;盛志勇;

    <正> 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既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明确的学术概念,但同时它也包含着许多和人民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例如,一个体表烧伤的创面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达到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修复,但实际的愈合效果却并不尽人意,通常一个严重创烧伤后体表遗留的瘢痕,特别是在功能部位形成的严重瘢痕,不仅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也将加重其生理与心理负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创伤修复的生理机制,并控制其由生理(可控)向病理(失

    2001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经验交流

  • 21655例烧伤病例治疗结果分析

    吉天鹏;杨晓东;刘军辉;

    <正> 在过去的41年中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21655例。我们对这些烧伤病人的治疗结果分两个时期进行了分析,前期为1959~1982年,后期为1983~2000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2.4:1,学龄前儿童占41.7%,青壮年占39.2%,老年人占2.8%。热力烧伤居第一位,占87.83%;电烧伤占7.63%,化学烧伤占4.54%。烧伤面积(TBSA)50%以下者占90.78%;51~71%占5.2%;71%以

    2001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21655例烧伤病例治疗结果分析

    吉天鹏;杨晓东;刘军辉;

    <正> 在过去的41年中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21655例。我们对这些烧伤病人的治疗结果分两个时期进行了分析,前期为1959~1982年,后期为1983~2000年。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2.4:1,学龄前儿童占41.7%,青壮年占39.2%,老年人占2.8%。热力烧伤居第一位,占87.83%;电烧伤占7.63%,化学烧伤占4.54%。烧伤面积(TBSA)50%以下者占90.78%;51~71%占5.2%;71%以

    2001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生物蛋白胶治愈慢性窦道7例

    李基业;张鑫奎;王世斌;李涛;邓群;黎沾良;

    <正> 感染引流后形成的窦道,特别是形成慢性窦道后往往久治难愈。近来我们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腹部及腿部难愈性窦道7例,均在短期内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病人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5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脓肿引流后窦道形成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引流窦道形成3例、胰尾切除术胰瘘引流窦道形成1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形成窦道1例、大腿外伤后感染窦道形成1例。窦道最长者25厘米,最短者为5厘米,平均12.5厘米;窦道直径0.5~

    2001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生物蛋白胶治愈慢性窦道7例

    李基业;张鑫奎;王世斌;李涛;邓群;黎沾良;

    <正> 感染引流后形成的窦道,特别是形成慢性窦道后往往久治难愈。近来我们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腹部及腿部难愈性窦道7例,均在短期内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病人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5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脓肿引流后窦道形成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引流窦道形成3例、胰尾切除术胰瘘引流窦道形成1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形成窦道1例、大腿外伤后感染窦道形成1例。窦道最长者25厘米,最短者为5厘米,平均12.5厘米;窦道直径0.5~

    2001年02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甲状腺显像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价值

    张瑾;欧阳巧洪;刘加昌;刘青;

    <正> 本文对106例临床怀疑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病人进行了高锝酸盐(~(99)TcO_4~-)甲状腺静态显像,以评价甲状腺显像对亚甲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受检者共106例,男37例,女69例,平均年龄41.91岁。最后经临床各项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为亚甲炎7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8例、桥本氏炎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6例、甲状腺腺瘤伴出血4例、无甲状腺疾病6例。所有病例显像的同一周内均测定游离T3(FT3)、游离T4(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其中13

    2001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甲状腺显像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价值

    张瑾;欧阳巧洪;刘加昌;刘青;

    <正> 本文对106例临床怀疑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病人进行了高锝酸盐(~(99)TcO_4~-)甲状腺静态显像,以评价甲状腺显像对亚甲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受检者共106例,男37例,女69例,平均年龄41.91岁。最后经临床各项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为亚甲炎7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8例、桥本氏炎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6例、甲状腺腺瘤伴出血4例、无甲状腺疾病6例。所有病例显像的同一周内均测定游离T3(FT3)、游离T4(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其中13

    2001年02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延迟入院的临床特征

    赵东彦;杨晓东;赵海春;

    <正> 近年来在非烧伤专科私人诊所就诊的烧伤病人逐渐增多,造成病人延迟入院,给后续治疗增加了许多困难。我院自1992年1月~1994年3月共收治病人2070例,其中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延迟入院120例,占同期收治病人的5.8%。现对该类病人的临床特征以及我们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 病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74例,女46例,14岁以下60例。伤后入院

    2001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延迟入院的临床特征

    赵东彦;杨晓东;赵海春;

    <正> 近年来在非烧伤专科私人诊所就诊的烧伤病人逐渐增多,造成病人延迟入院,给后续治疗增加了许多困难。我院自1992年1月~1994年3月共收治病人2070例,其中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延迟入院120例,占同期收治病人的5.8%。现对该类病人的临床特征以及我们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1 病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74例,女46例,14岁以下60例。伤后入院

    2001年02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提高临床见习课程教学质量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建福;孙明华;

    <正> 医学教育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基础医学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医疗实践是培养未来医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方式有:见习课程、实习、专科进修、临床研究生教育等,而见习是医学生首次接触临床的桥梁课。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近五年来本科医学生在我院的见习教学为资料,简要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提高临床见习课程教学质量有所裨益。通常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教员、学员、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见习是小班课,带教教员为各临床科室的医师,其中绝大部分由年轻的住院医师或低年资的主治医师承担,由

    2001年02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提高临床见习课程教学质量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建福;孙明华;

    <正> 医学教育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基础医学理论、临床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医疗实践是培养未来医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方式有:见习课程、实习、专科进修、临床研究生教育等,而见习是医学生首次接触临床的桥梁课。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近五年来本科医学生在我院的见习教学为资料,简要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提高临床见习课程教学质量有所裨益。通常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教员、学员、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见习是小班课,带教教员为各临床科室的医师,其中绝大部分由年轻的住院医师或低年资的主治医师承担,由

    2001年02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卡介苗膀胱灌注的并发症(附二例报告)

    杨渝;秦万长;李冀渝;马唅;林荗虎;

    <正>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用于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具有较好的效果,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2例因膀胱内灌注BCG而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例1:男,35岁。因膀胱肿瘤在外院行膀胱部份切除术,术后2周开始行经尿道卡介苗膀胱灌注,每周一次,剂量为150mg。灌注8次后病人出现排尿困难,且进行性加重;

    2001年02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卡介苗膀胱灌注的并发症(附二例报告)

    杨渝;秦万长;李冀渝;马唅;林荗虎;

    <正>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用于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具有较好的效果,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2例因膀胱内灌注BCG而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例1:男,35岁。因膀胱肿瘤在外院行膀胱部份切除术,术后2周开始行经尿道卡介苗膀胱灌注,每周一次,剂量为150mg。灌注8次后病人出现排尿困难,且进行性加重;

    2001年02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创面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张翠英;张灵芝;

    <正> 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临床上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促进刨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其中之一,也是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我们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对31例慢性创面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01年02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创面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张翠英;张灵芝;

    <正> 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临床上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促进刨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其中之一,也是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我们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对31例慢性创面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01年02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腹部火器伤继发腹腔感染6例尸解分析

    李全岳;付小兵;农江;曲海燕;周立;

    <正>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广西前线腹部火器伤的发生率为2.3一3.3%。这些伤员绝大多数都在一线医院进行了初期外科处理,挽救了生命,减少了伤残率。但其中少数伤员还是

    2001年02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腹部火器伤继发腹腔感染6例尸解分析

    李全岳;付小兵;农江;曲海燕;周立;

    <正>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广西前线腹部火器伤的发生率为2.3一3.3%。这些伤员绝大多数都在一线医院进行了初期外科处理,挽救了生命,减少了伤残率。但其中少数伤员还是

    2001年02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论著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factor of hospital death case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正>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factor about hospital death in patient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Methods: The age, sex, road-use category, sites of injury, injury severity scale of 159 hospital death cases in 2436 case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auses of death and time elapsed after injury was also studied with likelihood ratio Chi-square test. Results: More hospital deaths happen more likely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peasant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Motor vehicle was the most common culprit, and the majority of victims were pedestrians.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related with the time elapsed after injury, and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e wounded patie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cerebral injury/shock phase, transitional phase, infection phase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phase.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the hospital deaths and types of the injury and medical care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strategy of prevention of hospital deaths during hospital care should vary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clinical course.

    2001年02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factor of hospital death case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正>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factor about hospital death in patient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Methods: The age, sex, road-use category, sites of injury, injury severity scale of 159 hospital death cases in 2436 case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auses of death and time elapsed after injury was also studied with likelihood ratio Chi-square test. Results: More hospital deaths happen more likely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and peasants with road traffic trauma. Motor vehicle was the most common culprit, and the majority of victims were pedestrians.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related with the time elapsed after injury, and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e wounded patie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cerebral injury/shock phase, transitional phase, infection phase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phase.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the hospital deaths and types of the injury and medical care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strategy of prevention of hospital deaths during hospital care should vary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clinical course.

    2001年02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创伤小鼠脾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罗艳;梁华平;胡承香;耿波;徐祥;熊仁平;王正国;

    目的:探讨创伤后不同时相点脾细胞核因子-kappaB(NF-κB)的DNA结合蛋白和NF-κB P~(65)蛋白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骨折模型,于创伤后1、4、7d处死动物,分离、纯化脾细胞,提取脾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用免疫蛋白印变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蛋白亚型表达。结果:NF-κB的DNA结合活性在创伤后1、4、7d表达明显增加。NF-κB P~(65)蛋白亚型在创伤后1、4、7d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创伤可明显增强脾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P~(65)蛋白亚型的表达,在创伤后淋巴细胞活化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01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创伤小鼠脾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关系

    罗艳;梁华平;胡承香;耿波;徐祥;熊仁平;王正国;

    目的:探讨创伤后不同时相点脾细胞核因子-kappaB(NF-κB)的DNA结合蛋白和NF-κB P~(65)蛋白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骨折模型,于创伤后1、4、7d处死动物,分离、纯化脾细胞,提取脾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用免疫蛋白印变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蛋白亚型表达。结果:NF-κB的DNA结合活性在创伤后1、4、7d表达明显增加。NF-κB P~(65)蛋白亚型在创伤后1、4、7d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创伤可明显增强脾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P~(65)蛋白亚型的表达,在创伤后淋巴细胞活化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01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肠缺血再灌流时肠内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粘膜血流量

    胡森;Kozar RA;Moore FA;盛志勇;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肠内营养与肠粘膜血流改变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分为三组,先制作空肠袋,然后将激光多谱勒探头和肠粘膜张力计放置在空肠袋两端,分别向袋内注射丙氨酸、葡萄糖及甘露醇。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60分后,再恢复灌流60分。分别测定肠粘膜血流量和局部PCO_2张力(PrCO_2)。结果:缺血再灌流过程中,与甘露醇组比较,葡萄糖组粘膜血流量显著增加,PrCO_2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肠内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粘膜血流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肠道提供保护作用。

    2001年02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肠缺血再灌流时肠内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粘膜血流量

    胡森;Kozar RA;Moore FA;盛志勇;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肠内营养与肠粘膜血流改变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分为三组,先制作空肠袋,然后将激光多谱勒探头和肠粘膜张力计放置在空肠袋两端,分别向袋内注射丙氨酸、葡萄糖及甘露醇。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60分后,再恢复灌流60分。分别测定肠粘膜血流量和局部PCO_2张力(PrCO_2)。结果:缺血再灌流过程中,与甘露醇组比较,葡萄糖组粘膜血流量显著增加,PrCO_2降低。结论: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肠内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粘膜血流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肠道提供保护作用。

    2001年02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计数和截面积测定

    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天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天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通过率是16.3%,42天为38.9%,56天55.9%,84天时达到61.2%。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2001年02期 78-8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计数和截面积测定

    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天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天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通过率是16.3%,42天为38.9%,56天55.9%,84天时达到61.2%。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2001年02期 78-8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表达β1整和素与系列角蛋白特征的比较性研究

    孙晓庆;付小兵;孙同柱;李建福;程飚;陈伟;盛志勇;

    目的:采用特殊染色法研究幼儿与成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后瘢痕组织表皮细胞表达β1整和素和角蛋白19、14以及10的特征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表皮干细胞及短暂扩充细胞分布、数量的差异以及这些改变与瘢痕愈合关系。方法:分别取幼儿及成人健康皮肤与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β1整和素和角蛋白19(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角蛋白14与10(K14、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和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具有增殖能力的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且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处于有丝分裂后细胞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提示瘢痕组织表皮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2001年02期 81-8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表达β1整和素与系列角蛋白特征的比较性研究

    孙晓庆;付小兵;孙同柱;李建福;程飚;陈伟;盛志勇;

    目的:采用特殊染色法研究幼儿与成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后瘢痕组织表皮细胞表达β1整和素和角蛋白19、14以及10的特征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表皮干细胞及短暂扩充细胞分布、数量的差异以及这些改变与瘢痕愈合关系。方法:分别取幼儿及成人健康皮肤与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β1整和素和角蛋白19(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角蛋白14与10(K14、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和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2~3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具有增殖能力的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明显少于健康皮肤,且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与健康皮肤不同,处于有丝分裂后细胞阶段的细胞比例降低,而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提示瘢痕组织表皮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2001年02期 81-8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烫伤脓毒症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改变与意义

    李红云;姚咏明;董宁;于燕;陆连荣;施志国;盛志勇;

    目的:观察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SOCSs)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20%体表面积Ⅲ°烫伤后金葡菌攻击致脓毒症模型,检测动物肝、肺组织中SOCS1、SOCS2和SOCS3 mRNA表达,并测定组织中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大鼠肝、肺组织IFN-γ产生均显著增多,分别于伤后0.5 h和6 h达峰值(P<0.01)。同时,动物肺组织SOCS1、SOCS2和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其中SOCS2和SOCS3 mRNA表达改变较为迅速,伤后0.5 h即明显高于对照组,2h达峰值。肝组织SOCS1 mRNA表达于伤后2 h明显增强,24 h仍维持于较高水平;而肝脏SOCS2和SOCS3 mRNA表达仅呈现升高趋势。金葡菌肠毒素B单抗早期干预后,随着肺脏IFN-γ产生减少,肺组织SOCS1、SOCS2和SOCS3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结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诱导体内SOCSs表达上调,其改变与IFN-γ的"消涨"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金葡菌脓毒症时炎症反应平衡的调节过程。

    2001年02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烫伤脓毒症大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改变与意义

    李红云;姚咏明;董宁;于燕;陆连荣;施志国;盛志勇;

    目的:观察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SOCSs)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20%体表面积Ⅲ°烫伤后金葡菌攻击致脓毒症模型,检测动物肝、肺组织中SOCS1、SOCS2和SOCS3 mRNA表达,并测定组织中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大鼠肝、肺组织IFN-γ产生均显著增多,分别于伤后0.5 h和6 h达峰值(P<0.01)。同时,动物肺组织SOCS1、SOCS2和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其中SOCS2和SOCS3 mRNA表达改变较为迅速,伤后0.5 h即明显高于对照组,2h达峰值。肝组织SOCS1 mRNA表达于伤后2 h明显增强,24 h仍维持于较高水平;而肝脏SOCS2和SOCS3 mRNA表达仅呈现升高趋势。金葡菌肠毒素B单抗早期干预后,随着肺脏IFN-γ产生减少,肺组织SOCS1、SOCS2和SOCS3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结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诱导体内SOCSs表达上调,其改变与IFN-γ的"消涨"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金葡菌脓毒症时炎症反应平衡的调节过程。

    2001年02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

    贾晓明;柴家科;郭振荣;朱兆明;盛志勇;杨红明;贺立新;纪晓峰;

    目的:分析和总结1987年以来速冻玻璃化储存皮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87年至1999年使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救治烧伤病人和我科皮库储存异体皮国内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使用速冻玻璃化异体皮的烧伤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55.4%,其中平均Ⅲ°面积为30.9%,应用异体皮面积为3466~10208 cm~2。采用速冻玻璃化保存的皮肤复温后其活力可达到新鲜皮肤的70%左右,该法保存的皮肤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最长可在病人创面上成活2个月左右。术后异体皮成活率为95%。从1987年至1999年底我科皮库供全国各地18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48个市,8个县的108家各级医院冷冻异体皮使用,包括我科使用皮肤面积共达3,604,260 cm~2。结论: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覆盖创面,仍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异体皮进行烧伤的救治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一项救治措施。

    2001年0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

    贾晓明;柴家科;郭振荣;朱兆明;盛志勇;杨红明;贺立新;纪晓峰;

    目的:分析和总结1987年以来速冻玻璃化储存皮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87年至1999年使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救治烧伤病人和我科皮库储存异体皮国内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使用速冻玻璃化异体皮的烧伤病人平均烧伤面积为55.4%,其中平均Ⅲ°面积为30.9%,应用异体皮面积为3466~10208 cm~2。采用速冻玻璃化保存的皮肤复温后其活力可达到新鲜皮肤的70%左右,该法保存的皮肤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最长可在病人创面上成活2个月左右。术后异体皮成活率为95%。从1987年至1999年底我科皮库供全国各地18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48个市,8个县的108家各级医院冷冻异体皮使用,包括我科使用皮肤面积共达3,604,260 cm~2。结论: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覆盖创面,仍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异体皮进行烧伤的救治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一项救治措施。

    2001年0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烧伤病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姜玲敏;杨晓强;常东;蒋伟;

    目的:对我院烧伤病区5年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约定每日剂量(DDD)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用量进行精确量化,结合主要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变化,对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与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关系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我院烧伤病区5年来抗感染药物使用总量和经费消耗均稳中有降,而且病原菌对多数一线抗感染药物的耐药率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使用频率最高的抗感染药物是低价位的一线药物,一些病原菌对长期使用频率较高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水平没有明显增高。结论:我院烧伤病区在抗感染药物总量控制和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改变抗感染药物使用策略有可能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

    2001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烧伤病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回顾性研究

    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姜玲敏;杨晓强;常东;蒋伟;

    目的:对我院烧伤病区5年来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约定每日剂量(DDD)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用量进行精确量化,结合主要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变化,对抗感染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与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关系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我院烧伤病区5年来抗感染药物使用总量和经费消耗均稳中有降,而且病原菌对多数一线抗感染药物的耐药率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使用频率最高的抗感染药物是低价位的一线药物,一些病原菌对长期使用频率较高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水平没有明显增高。结论:我院烧伤病区在抗感染药物总量控制和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改变抗感染药物使用策略有可能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

    2001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外固定器在四肢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吴克俭;王富;李文峰;侯树勋;王华东;王予彬;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在常见四肢显微外科手术中的适应症、一般原则及应用技术。方法:依据不同的四肢显微外科手术,选择合适类型的外固定器、标出外固定器的进针部位,确定显微外科手术与安装外固定器的顺序。结果:上肢断肢再植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11例、四肢火器伤8例、四肢骨缺损3例、开放性四肢骨折17例、小腿平行桥接游离皮瓣移植3例,均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骼及关节。不但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及移植组织缺血时间,而且稳定性好,固定确实,调整方便。结论:外固定器应用于四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内外固定的优点,克服了内外固定缺点,扩大了四肢修复重建的适应症。

    2001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外固定器在四肢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吴克俭;王富;李文峰;侯树勋;王华东;王予彬;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在常见四肢显微外科手术中的适应症、一般原则及应用技术。方法:依据不同的四肢显微外科手术,选择合适类型的外固定器、标出外固定器的进针部位,确定显微外科手术与安装外固定器的顺序。结果:上肢断肢再植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11例、四肢火器伤8例、四肢骨缺损3例、开放性四肢骨折17例、小腿平行桥接游离皮瓣移植3例,均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骼及关节。不但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及移植组织缺血时间,而且稳定性好,固定确实,调整方便。结论:外固定器应用于四肢显微外科手术具有内外固定的优点,克服了内外固定缺点,扩大了四肢修复重建的适应症。

    2001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血糖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郝岱峰;柴家科;申传安;贺立新;郭振荣;盛志勇;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血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间,33例烧伤总面积大于30%,Ⅲ°面积大于10%,年龄12~50岁的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rhGH组)和对照组,伤后3天内手术切痂植皮,rhGH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晚21时按0.2IU/kg皮下注射rhGH共10天,动态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血胰岛素、抗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rhGH组术后血糖、血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胰岛素抗体和胰高血糖素增高不明显。结论:烧伤后应用rhGH可导致明显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原因可能为rhGH本身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和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并非由于抗胰岛素抗体过度产生所致。

    2001年02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血糖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郝岱峰;柴家科;申传安;贺立新;郭振荣;盛志勇;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血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0年5月间,33例烧伤总面积大于30%,Ⅲ°面积大于10%,年龄12~50岁的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rhGH组)和对照组,伤后3天内手术切痂植皮,rhGH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晚21时按0.2IU/kg皮下注射rhGH共10天,动态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血胰岛素、抗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rhGH组术后血糖、血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胰岛素抗体和胰高血糖素增高不明显。结论:烧伤后应用rhGH可导致明显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原因可能为rhGH本身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和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并非由于抗胰岛素抗体过度产生所致。

    2001年02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大鼠烫伤后补锌对血清、组织中锌、钙离子的影响

    李利根;郭振荣;赵霖;鲍善芬;柴家科;丛涛;李珍;卢光明;盛志勇;

    目的:观察大鼠烫伤及补锌对血清、组织中锌(Zn~(2+))、钙(Ca~(2+))离子的影响。方法:背部15%深Ⅱ°烫伤大鼠随机分为N组(正常进食组,饲料含Zn~(2+) 40 μg/g)、W组(创面补锌组,饲料含Zn~(2+)40 μg/g,同时创面涂银锌霜,含Zn~(2+)761.1 μg/g)、H组(口饲补锌组,饲料含Zn~(2+)80 μg/g);分别于伤后1、3、7天活杀大鼠,留取标本检测。结果:烫伤后第1天N组、W组血清Zn~(2+)明显降低,而后回升,伤后7天接近伤前水平;而H组伤后明显升高。N组、W组血清Ca~(2+)伤后降低,H组上升。伤后第1、3天各组肝脏Zn~(2+)均呈上升趋势,以H组最明显(P<0.01)。N、W组肝脏Ca~(2+)均升高,H组低于伤前和N、W组(P<0.01)。烫伤后各组骨Zn~(2+)均呈递减趋势,以N组降低幅度最大,明显低于H组(P<0.01)。伤后N、W组骨Ca~(2+)逐渐下降,N组第7天明显低于H组(P<0.05)。伤后第1天,N、W组烫伤皮肤Zn~(2+)下降,H组明显升高,第3、7天,各组皮肤Zn~(2+)均逐渐上升,以W组最明显。各组烫伤皮肤中Ca~(2+)均呈大幅度递增(P<0.01),其中以N组最明显;W组明显低于N组(P<0.01)。结论:烫伤后血清、骨骼Ca~(2+)含量降低;肝脏、烫伤皮肤Ca~(2+)含量增加,可能与Ca~(2+)体内异常分布、细胞内钙超载有关;口饲补Zn~(2+)主要提高血清、肝脏Zn~(2+),降低肝组织Ca~(2+)含量,创面补Zn~(2+)主要增加烫伤皮肤Zn~(2+),降低烫伤皮肤Ca~(2+)含量,Zn~(2+)可能具有减轻细胞内钙超载的作用。

    2001年02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大鼠烫伤后补锌对血清、组织中锌、钙离子的影响

    李利根;郭振荣;赵霖;鲍善芬;柴家科;丛涛;李珍;卢光明;盛志勇;

    目的:观察大鼠烫伤及补锌对血清、组织中锌(Zn~(2+))、钙(Ca~(2+))离子的影响。方法:背部15%深Ⅱ°烫伤大鼠随机分为N组(正常进食组,饲料含Zn~(2+) 40 μg/g)、W组(创面补锌组,饲料含Zn~(2+)40 μg/g,同时创面涂银锌霜,含Zn~(2+)761.1 μg/g)、H组(口饲补锌组,饲料含Zn~(2+)80 μg/g);分别于伤后1、3、7天活杀大鼠,留取标本检测。结果:烫伤后第1天N组、W组血清Zn~(2+)明显降低,而后回升,伤后7天接近伤前水平;而H组伤后明显升高。N组、W组血清Ca~(2+)伤后降低,H组上升。伤后第1、3天各组肝脏Zn~(2+)均呈上升趋势,以H组最明显(P<0.01)。N、W组肝脏Ca~(2+)均升高,H组低于伤前和N、W组(P<0.01)。烫伤后各组骨Zn~(2+)均呈递减趋势,以N组降低幅度最大,明显低于H组(P<0.01)。伤后N、W组骨Ca~(2+)逐渐下降,N组第7天明显低于H组(P<0.05)。伤后第1天,N、W组烫伤皮肤Zn~(2+)下降,H组明显升高,第3、7天,各组皮肤Zn~(2+)均逐渐上升,以W组最明显。各组烫伤皮肤中Ca~(2+)均呈大幅度递增(P<0.01),其中以N组最明显;W组明显低于N组(P<0.01)。结论:烫伤后血清、骨骼Ca~(2+)含量降低;肝脏、烫伤皮肤Ca~(2+)含量增加,可能与Ca~(2+)体内异常分布、细胞内钙超载有关;口饲补Zn~(2+)主要提高血清、肝脏Zn~(2+),降低肝组织Ca~(2+)含量,创面补Zn~(2+)主要增加烫伤皮肤Zn~(2+),降低烫伤皮肤Ca~(2+)含量,Zn~(2+)可能具有减轻细胞内钙超载的作用。

    2001年02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实验性膜迷路积水不同时期耳蜗电活动的变化

    周成勇;张素珍;刘达根;

    目的:观察实验性膜迷路积水后耳蜗电活动的变化,探讨膜迷路积水后耳蜗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微电极技术,通过阻塞豚鼠内淋巴囊及内林巴管,造成膜迷路积水。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动物,分别于积水1、2、3个月,在耳蜗第三回中阶分别记录0.5 kHz、1 kHz、2 kHz、4 kHz、6 kHz的豚鼠耳蜗内淋巴电位(Edocochlear Potential,EP),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e,CM),总和电位(Summating Potential,SP)和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结果:膜迷路积水后,各频率的CM均受到明显抑制,主要以低频为重。随积水时间延长,高频受抑制程度加重。这和临床上梅尼埃氏病的听力变化特点一致。膜迷路积水1、2、3个月,EP分别下降12 mV、21 mV及34 mV,EP下降和积水时间相关(P<0.01)。膜迷路积水后CAP阈移,积水1、2、3个月,CAP分别阈移5.7dB,12.9dB和22.1dB。积水后SP幅度减少,但SP变化的个体差异大。结论:膜迷路积水后,耳蜗电活动受到抑制,并且随积水时间延长而加重。造成此结果的病理因素可能和膜迷路积水后血管纹血流下降及内淋巴电解质紊乱有关。

    2001年02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实验性膜迷路积水不同时期耳蜗电活动的变化

    周成勇;张素珍;刘达根;

    目的:观察实验性膜迷路积水后耳蜗电活动的变化,探讨膜迷路积水后耳蜗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微电极技术,通过阻塞豚鼠内淋巴囊及内林巴管,造成膜迷路积水。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动物,分别于积水1、2、3个月,在耳蜗第三回中阶分别记录0.5 kHz、1 kHz、2 kHz、4 kHz、6 kHz的豚鼠耳蜗内淋巴电位(Edocochlear Potential,EP),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e,CM),总和电位(Summating Potential,SP)和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结果:膜迷路积水后,各频率的CM均受到明显抑制,主要以低频为重。随积水时间延长,高频受抑制程度加重。这和临床上梅尼埃氏病的听力变化特点一致。膜迷路积水1、2、3个月,EP分别下降12 mV、21 mV及34 mV,EP下降和积水时间相关(P<0.01)。膜迷路积水后CAP阈移,积水1、2、3个月,CAP分别阈移5.7dB,12.9dB和22.1dB。积水后SP幅度减少,但SP变化的个体差异大。结论:膜迷路积水后,耳蜗电活动受到抑制,并且随积水时间延长而加重。造成此结果的病理因素可能和膜迷路积水后血管纹血流下降及内淋巴电解质紊乱有关。

    2001年02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论著摘要

  • 衔接式T字形皮片修复手部创面

    刘军辉;杨晓东;

    <正> 临床上用规范的鼓式取皮机取一整张自体皮片,完全覆盖手背创面,这是目前整形外科修复手部创面较常用的方法。但手术中经常遇到一些一鼓皮不能完全覆盖的创面,还需要另外取皮的大手掌病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对取皮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衔接式T字形皮片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作者于1996年3月至1999年10月,采用此方法治疗大手背病人38例,均为男性。烧伤面积:5~35%,Ⅲ°伤3~21%,其中单手背Ⅲ°烧伤者25例,双手背Ⅲ°烧伤者13例,

    2001年02期 7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衔接式T字形皮片修复手部创面

    刘军辉;杨晓东;

    <正> 临床上用规范的鼓式取皮机取一整张自体皮片,完全覆盖手背创面,这是目前整形外科修复手部创面较常用的方法。但手术中经常遇到一些一鼓皮不能完全覆盖的创面,还需要另外取皮的大手掌病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对取皮方法进行了改良,采用衔接式T字形皮片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作者于1996年3月至1999年10月,采用此方法治疗大手背病人38例,均为男性。烧伤面积:5~35%,Ⅲ°伤3~21%,其中单手背Ⅲ°烧伤者25例,双手背Ⅲ°烧伤者13例,

    2001年02期 7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120例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观察

    刘青;韩翠华;张谨;

    <正> 骨钙素(BGP)是构成骨基质的有效成份,相关研究结果表明,BGP与多种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GH、BGH、FSH、LH)的代谢密切相关。BGP水平升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为此,我们测定了120位不同年龄女性血清BGP水平,对血清BGP水平变化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育龄组:20~35岁,平均25.1岁;围绝经期组:45~55岁,平均50.3岁;绝经组:55~65岁,平均60.4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的BGP药盒测定血清BGP水平,试剂盒批内CV%≤5.0%,

    2001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120例女性血清骨钙素水平观察

    刘青;韩翠华;张谨;

    <正> 骨钙素(BGP)是构成骨基质的有效成份,相关研究结果表明,BGP与多种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GH、BGH、FSH、LH)的代谢密切相关。BGP水平升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为此,我们测定了120位不同年龄女性血清BGP水平,对血清BGP水平变化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育龄组:20~35岁,平均25.1岁;围绝经期组:45~55岁,平均50.3岁;绝经组:55~65岁,平均60.4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的BGP药盒测定血清BGP水平,试剂盒批内CV%≤5.0%,

    2001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烫伤大鼠肠屏障功能损伤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姜小国;吕艺;张诚;黎君友;

    <正> 本研究采用大鼠30%烫伤模型,于伤后3、6、12、48h取血和回肠组织检测内毒素浓度,血和肠粘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粘膜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肠粘膜DNA片段百分率(ap%)、DNA电泳以及凋亡细胞数。观察烫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凋亡的规律与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血浆DAO活性于伤后6h开始升高,伤后12h和24h为伤前值的2.5倍和3倍;肠粘膜DAO活性则呈反向变化,表现为活性降低,并与肠粘膜ap%呈高度负相

    2001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烫伤大鼠肠屏障功能损伤与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姜小国;吕艺;张诚;黎君友;

    <正> 本研究采用大鼠30%烫伤模型,于伤后3、6、12、48h取血和回肠组织检测内毒素浓度,血和肠粘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粘膜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肠粘膜DNA片段百分率(ap%)、DNA电泳以及凋亡细胞数。观察烫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凋亡的规律与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血浆DAO活性于伤后6h开始升高,伤后12h和24h为伤前值的2.5倍和3倍;肠粘膜DAO活性则呈反向变化,表现为活性降低,并与肠粘膜ap%呈高度负相

    2001年02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京萨;陈宝驹;

    <正> 大面积烧伤病人常常伴随着后期的瘢痕增生、功能障碍,同时由于瘢痕面积大,供皮区受限,给治疗带来困难。近期我们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表皮修复烧伤后瘢痕创面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9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成人9例,儿童10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4岁;移植部位胸部、手部各4例,上肢(肘)6例,大腿(腘窝)5例。供皮部位头部3例、大腿14例、腹部2例。 2 手术操作及结果将瘢痕切除,达正常组织,充分止血后清洗创面;异体真

    2001年02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京萨;陈宝驹;

    <正> 大面积烧伤病人常常伴随着后期的瘢痕增生、功能障碍,同时由于瘢痕面积大,供皮区受限,给治疗带来困难。近期我们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表皮修复烧伤后瘢痕创面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9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成人9例,儿童10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4岁;移植部位胸部、手部各4例,上肢(肘)6例,大腿(腘窝)5例。供皮部位头部3例、大腿14例、腹部2例。 2 手术操作及结果将瘢痕切除,达正常组织,充分止血后清洗创面;异体真

    2001年02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讲座

  • 创伤性休克及复苏

    林洪远;

    <正> 创伤性休克依然是对严重创伤病人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在严重创伤中,约80%以上合并休克;而近20%可能直接死于休克。即使存活,后期还可以出现一系列与休克有关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其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可见,处理好休克是救治严重创伤病人的重要环节。 1 休克的定义休克可以定义为因急性循环障碍导致的细胞缺氧。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基本点,循环障碍和细胞缺氧,由此即决定了治疗休克必须从纠正循环障碍入手,而以细胞缺

    2001年02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创伤性休克及复苏

    林洪远;

    <正> 创伤性休克依然是对严重创伤病人生存的主要威胁之一。在严重创伤中,约80%以上合并休克;而近20%可能直接死于休克。即使存活,后期还可以出现一系列与休克有关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其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可见,处理好休克是救治严重创伤病人的重要环节。 1 休克的定义休克可以定义为因急性循环障碍导致的细胞缺氧。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基本点,循环障碍和细胞缺氧,由此即决定了治疗休克必须从纠正循环障碍入手,而以细胞缺

    2001年02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综述

  • 严重创伤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一个曾经被忽视的问题

    梁华平;王正国;朱佩芳;

    <正> 传统的观点认为,严重创伤可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由T、B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抑,从而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弱。但近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创伤可致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并分泌炎症介质,该变化在创伤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有关创伤对淋巴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曾一度被忽视。本文就该领域近十几年来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作一综合介绍。

    2001年02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严重创伤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一个曾经被忽视的问题

    梁华平;王正国;朱佩芳;

    <正> 传统的观点认为,严重创伤可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由T、B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抑,从而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弱。但近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创伤可致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并分泌炎症介质,该变化在创伤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有关创伤对淋巴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曾一度被忽视。本文就该领域近十几年来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作一综合介绍。

    2001年02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及其生物学作用

    吴焱秋;柴家科;

    <正> 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蛋白降解途径自被发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目前对于此途径的研究进展飞速,关于其组成成分、作用机制和生物学作用逐渐得以阐明。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功能分子,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均需蛋白质的参与,其在机体中的代谢对生物体具有重要影响。所有机体组织细胞中都存在多种蛋白降解途径,分为能量非依赖性途径和能量依赖性途径。能量非依赖性途径主要包括溶酶体途径和calpains系统,它们降解蛋白不需要ATP的参与,其中溶酶体主要降解细胞外蛋白。能量依赖性途径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泛素(Ubiquitin)非依赖性途径,具有选择性降解细胞内蛋白的作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2001年02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及其生物学作用

    吴焱秋;柴家科;

    <正> 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蛋白降解途径自被发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目前对于此途径的研究进展飞速,关于其组成成分、作用机制和生物学作用逐渐得以阐明。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功能分子,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均需蛋白质的参与,其在机体中的代谢对生物体具有重要影响。所有机体组织细胞中都存在多种蛋白降解途径,分为能量非依赖性途径和能量依赖性途径。能量非依赖性途径主要包括溶酶体途径和calpains系统,它们降解蛋白不需要ATP的参与,其中溶酶体主要降解细胞外蛋白。能量依赖性途径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泛素(Ubiquitin)非依赖性途径,具有选择性降解细胞内蛋白的作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2001年02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基质溶解酶—7在结、直肠癌肿的作用

    潘海燕;范培锡;

    <正> 基质溶解酶—7(matrilysin,MMP—7)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家族中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与癌的转移与侵袭有关。先前的研究表明,MMP—7 mRNA在各种癌中均有高表达,包括头、颈、肺的鳞状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和结直肠癌。特别是和结直肠癌的直接浸润有着紧密的相联。 1 来源和结构在结、直肠癌中,各种MMPs的mRNA,如MMP—2,MMP—9(明胶酶B),MMP—7和MMP—11都有超表达,

    2001年02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基质溶解酶—7在结、直肠癌肿的作用

    潘海燕;范培锡;

    <正> 基质溶解酶—7(matrilysin,MMP—7)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家族中的一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与癌的转移与侵袭有关。先前的研究表明,MMP—7 mRNA在各种癌中均有高表达,包括头、颈、肺的鳞状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和结直肠癌。特别是和结直肠癌的直接浸润有着紧密的相联。 1 来源和结构在结、直肠癌中,各种MMPs的mRNA,如MMP—2,MMP—9(明胶酶B),MMP—7和MMP—11都有超表达,

    2001年02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