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炎症、修复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中国知网不针对个人提供检测渠道,只有万方公司对个人用户提供检测服务,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来稿作者可自愿使用本站万方检测系统预查重检测。检测链接地址:http://gryx.wanfangtech.net


述评

  • 外科感染防治—进展与展望,问题与对策

    黎沾良;

    <正> 感染始终是困扰着外科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就外科感染问题回顾过去,认清现状,展望未来,是很有必要的。 1 外科感染诊治进展在诊断方面,除影象学(如CT引导下穿刺诊断胰腺坏死感染)、病理学(如组织活检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毒素检测(如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滤液中A毒素诊断难辨梭菌性肠炎)、免疫学(如检测血中或脑脊液中隐球菌或曲霉菌抗原诊断系统性真

    2001年04期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论著

  •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weat glands in human fetal skin

    <正> Objective:The development of sweat glands is a very complicated biological process involving many factor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MMP-7) and development of sweat glands in human embryos. Furthermore, we hope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nduction of epidermal stem cells into sweat gland cells. Methods:Skin biospies of human embryos obtained from spontaneous abortions at different gestational ages from 11 to 31 week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dynamical expression of EGF, MMP-2, MMP-7 and keratin-7 (K7) in developing sweat gland cells or extracellular stroma surrounding the sweat gland cells were examined with S-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cellular sources of MMP-2 and MMP-7 was examined with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ults: At 14-20 wk of gestation, a gradual increase in EGF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not only in developing sweat gland buds but also in extracellular stroma surrounding the buds,and the expression intensity peaked at 20-22 wk of gestational age. All mRNA-positive buds or cells in developing sweat glands contained corresponding immunoreactive proteins.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for K7 appeared in early sweat gland buds at 14-16wk of gestation, and from then on, K7 was concentrated in developing sweat gland cords or cells. Conclusions:The morphogenesis of sweat gland in human fetal skin begins at 14-16wk of gestational age, and essentially completes by 24wk.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EGF,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 and morphogenesis of sweat glands, and EGF is one of the induce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sweat gland buds or cells.

    2001年04期 189-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重复高正加速度暴露后大鼠心肌血管内皮ICAM-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张政;詹皓;陆江阳;辛益妹;李彤;

    目的:观察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后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探讨高+Gz应激致心肌损伤的机理。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对照组、+1Gz组和+10Gz组。各组实验条件为:正常对照组不受+Gz作用;+1Gz组在+1Gz暴露5min/d,3d/周,共3周;+10Gz组重复+10Gz暴露+10Gz 30s,5次/d,3d/周,共3周。实验组大鼠于末次+Gz作用后次日处死,取心室肌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ICAM-1免疫组化标记,显微镜定性观察。结果:重复+10Gz作用后,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细胞ICAM-1含量较对照组和+1Gz组均明显增多(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1Gz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重复高+Gz暴露可导致大鼠心肌血管内皮ICAM-1表达增多,提示粘附分子诱导的白细胞渗出参与了高+Gz应激导致的心肌损伤。

    2001年04期 194-19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创伤后IL-2表达受抑与核转录NFAT和AP-1变化的关系

    罗艳;梁华平;胡承香;徐祥;王正国;

    目的:探讨创伤后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DNA结合活性、部分家族成员c-Fos,c-Jun,JunB蛋白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它们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骨折模型,于创伤后6、12h,1、4、7、10、14d处死动物,分离脾细胞,经ConA刺激细胞后收集培养上清以测定IL-2活性;提取脾细胞RNA以测定IL-2 mRNA;提取脾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AT、AP-1的DNA结合活性,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assay)检测c-Fos,c-Jun,JunB蛋白的表达。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创伤后IL-2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受抑的程度在创伤后4d更为明显。创伤后脾细胞NFAT和AP-1的DNA结合活性亦逐渐下降,至伤后4d时下降最明显,为正常对照组的41%和49%。这与创伤后脾细胞IL-2的活性和IL-2 mRNA的降低相一致。c-Fos蛋白水平在伤后1、4d明显降低;c-Fos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JunB蛋白水平仅在伤后1d明显表达。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创伤后脾细胞IL-2表达受抑至少部分是由于核转录因子NFAT和AP-1的DNA结合活性降低所导致;而NFAT和AP-1的DNA结合活性降低可能部分由于创伤影响c-Fos蛋白的生成所致。

    2001年04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增生性瘢痕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神经丝蛋白表达的特征及生物学意义

    程飙;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孙晓庆;李建福;

    目的:观察瘢痕组织与成人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神经丝蛋白(NFP)及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变化,阐明神经再支配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标本取自烧伤瘢痕愈合后11~26月来我院进行修复手术的病人,正常对照选自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利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镜下观察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上皮细胞中NFP和EGFR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上皮中神经丝蛋白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存在差异,随着瘢痕的成熟,神经丝抗体的表达逐渐增强,而瘢痕早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较强,瘢痕后期的表达减弱。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的皮肤中NFP的变化与EGFR活性与创面愈合的结局密切相关。神经调节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2001年04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TGF-β1,2,3因子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创面无瘢愈合的关系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赵志力;盛志勇;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三种异构体(TGF-β1、2和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SMA)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胎儿创面无瘢愈合的关系。方法:12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6例,其对应的成人皮肤组织6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这四种蛋白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TGF-β1、2、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汗腺和毛囊细胞的胞浆和胞外基质中,α-ASMA蛋白则定位于肌动成纤维细胞内。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TGF-β1、2、3和α-ASMA等蛋白在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升高,在成人皮肤组织中,四种蛋白的含量更加明显增大。在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这四种蛋白在皮肤组织内的含量变化规律相近似。结论:在成人皮肤组织内,TGF-β1和α-ASMA两种蛋白含量的升高可能与伤口愈合形成瘢痕相关,而胎儿皮肤中这两种蛋白含量的降低可能与胎儿创面无瘢愈合密切相关,而TGF-β2、3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001年04期 204-20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 膀胱及腹壁切除后肠代膀胱及合成材料腹壁修补术(附1例报告)

    秦万长;杨渝;马晗;李冀渝;郭晓荣;冯波;

    目的:尝试在切口污染条件下采用假体材料修补大面积腹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一例晚期复发性膀胱腺癌累及全层腹壁的患者,在对其病灶切除后,同时实施原位肠代膀胱术和假体材料前腹壁大面积缺损修补术。结果:术后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原位肠代膀胱恢复正常储尿排尿功能。结论:对于已累及腹壁的晚期膀胱肿瘤,实施膀胱全切除和累及腹壁切除,同时实施肠代膀胱术和假体材料腹壁缺损修复术是完全可行的。

    2001年04期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SYTO/EB双重染色法测定皮肤活力

    贾晓明;纪晓峰;H.Yang;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和灵敏的皮肤组织原位活力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YTO 13和溴化乙啶(EB)两种核酸染色剂对皮肤组织进行双重染色,荧光显微镜下通过颜色不同判断细胞的活力状态并计算出活力百分比。本研究利用SYTO/EB法和一种快速、灵敏的间接活力测定方法WST-1法同时对4℃保存不同时间的皮肤进行活力的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均显示皮肤在一定的保存液中4℃保存后两周时活力为新鲜皮肤的30%左右,两个结果在各时相点均未有明显差异。结论:SYTO/EB测定皮肤的活力快速、灵敏且简便,并可原位观察皮肤内各种细胞的活力,不失为一种可取的皮肤活力检测方法。

    2001年04期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灯盏花在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

    李红梅;崔德健;崔乃杰;

    目的:观察灯盏花在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远隔多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共分三组(1)再灌注组: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阻断循环2h后再灌注5h,建立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2)灯盏花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云南灯盏花注射液1ml,共7天,后按再灌注组方法制作模型;(3)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观察大鼠下肢骨骼肌、远隔器官胃、肾、肺、肝及脑组织超微病理改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灯盏花对远隔器官损伤的预防作用和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再灌注组骨骼肌病变较单纯缺血时严重,远隔器官肝、肺、肾、胃及脑有弥漫性损伤;红细胞SOD及血清GSH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肝、肺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增多(P<0.05);灯盏花组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不但使再灌注器官本身损伤加重,还可引起远隔多器官损伤;灯盏花作为强抗氧化剂,可明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远隔多器官损伤。

    2001年04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尿动力学研究

    林茂虎;秦万长;杨渝;

    目的:初步探讨根部无处理的小口径输出道的可控性机制。方法:实验用小型猪8只,经手术形成两个不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根部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1例动物术中因麻醉过量而死亡。其余动物术后皆存活。不同长度的14个输出道中有10个在术后8周获得了良好的控尿能力。可控性输出道在膀胱平均容量400ml时的最大尿道压为60~115cmH_2O,最大尿道闭合压为45~93 cmH_2O,功能性尿道长度为2.14~4.20cm。在5~7cm长度范围内随输出道长度的增加,最大尿道压也增加(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10例位于腹直肌内的可控性输出道状态良好,插管顺利。结论:在原位膀胱这个理想的储尿囊基础上,适当长度的不经隧道包埋而直接与膀胱吻合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在腹直肌的加强支持下获得了满意的控尿能力。

    2001年04期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β-内啡肽、甲状腺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军事应激时的变化

    韩翠华;刘青;柒兵;张瑾;赵军武;

    目的:以实弹射击考核为应激源,研究新战士在军事应激状态下应激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42名新战士,在射击考核前半个月平静状态下抽血为对照组;实弹射击考核后就地抽血为实验组,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别对β-内啡肽(β-EP)、甲状腺激素(T_3、T_4)、肾上腺皮质醇激素(Cort)进行测定。结果:应激时β-EP、Cort激素升高明显(P<0.01,P<0.001),而T_3结果偏低,与应激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T_4结果在应激时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军事应激可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因此,建立应激激素的检测,对于提高军事应激能力,保障部队指战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04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烧伤对兔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黎君友;赖业馥;孙丹;

    目的:为了解烧伤后游离氨基酸库的变化,动态观察烧伤兔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代谢变化。方法:以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兔30%TBSAⅢ°烧伤后1、3、7、15和20d血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烧伤后多数测试点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不同程度降低;伤后1天苏、丝、甘、丙、胱、缬、蛋、异亮、赖、精、脯和总氨基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0.01);苏、丙、缬、组、精和脯氨酸伤后各个时间点均降低,个别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烧伤后红细胞内游离氨基酸依靠易化扩散参与全身氨基酸的再分布。

    2001年04期 22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初步分析

    张许文;张春红 解放军第304医院心内科;罗北捷;易周;黄党生;

    目的:对我科近年来14例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效进行总结。方法:14例患者中,术前体表12导心电图及食道调搏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9例为左侧旁道,3例为房室结双径路,经射频消融旁道及慢径;另有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标测位置满意后射频消融。结果: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长期随访无一例复发。2例室性心动过速病人,一例手术成功,术后一年复发,一例手术失败。结论: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折返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唯一创伤小、危险少、效果最满意的方法。目前除一些左室特发性室速及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外,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明确,消融结果欠满意,且复发率高。因手术费用较高,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手术应慎重,可作为顽固性室速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办法。

    2001年04期 22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短期饮用牛奶对生长突增期少女骨密度和身高的影响

    刘加昌;张瑾;欧阳巧洪;刘青;

    目的:了解生长突增期少女短期(一年内)饮用牛奶后其骨密度(BMD)和身高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80例发育正常少女行全身扫描和左前臂扫描,分为饮用牛奶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年后,用同一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再次测量追踪观察。结果:首次测量结果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值和身高无差异(P>0.05)。一年后再次测量结果比较:实验组各部位BMD值年均增长率比对照组稍快,但两组间各部位BMD值比较仍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分别将各组先后两次测量出的BMD结果相比,都是第二次高于第一次,经T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0.001);两组身高年均增长速率一样(均为6.9cm)。身高、体重与全身总的BMD和前臂远端1/10、1/3处BMD呈正相关(r=0.347~0.751,P<0.001),全身总的BMD与前臂远端1/10、1/3处的BMD呈显著性直线正相关(r=0.608~0.714,P<0.001)。结论:短期饮用奶类(1年内)其BMD无显著性改变,且与身高的增长无关。

    2001年04期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经验交流

  • 爱疗素加银锌霜综合治疗慢性创面的体会

    王晓玲;

    <正>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它既要求护士精通本专科的理论知识和熟悉操作技能,同时更要求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上勇于创新,以便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提高护理价值。最近一年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爱疗素加银锌霜治疗慢性创面上百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爱疗素是一种酶性清创剂,它是市场上唯一能降解创面自身胶原的酶类,其清创过程是通过自身胶原酶裂解腐痂及其下面的坏死组织,溶解胶原条索,使坏死组织液化脱落。银锌霜是由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为主要成份配制的白色

    2001年04期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M_1中药针剂改善MODS大鼠脏器功能和存活率

    胡森;高飞;黎君友;王世岭;陆江阳;吕艺;姜小国;孙世荣;张蓉;周宝桐;郑玉清;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我院自制中药针剂M_1号对MODS大鼠脏器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为研制防治MODS的中药针剂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雄性Wistar大白鼠250只,体重150~250g,戊巴比妥纳30mg/kg腹腔麻醉。开腹后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1小时后松夹,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

    2001年04期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幼儿蝮蛇咬伤并发心脏、肝脏损害2例

    赵晓东;党伟;张宪;何忠杰;彭国球;孟海东;

    <正> 毒蛇咬伤后病情发展迅速,并伴有心脏、肝脏损害,幼儿症状更重。现将我科收治两例毒蛇咬伤幼儿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例1:患儿男性,2岁3个月,北京市房山区居民,因右手拇指背侧被腹蛇咬伤后2小时35分来我院就诊。患儿神志清楚,烦躁不安;咬伤部位明显肿胀,牙痕成小V形,局部黑紫;心电监测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立即高流量吸氧,伤口"+"切开,1:5000高锰酸钾、3%过氧化氢冲洗,

    2001年04期 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透析患者静脉置管致锁骨下静脉狭窄1例报告

    宋岩;李冀军;黄党生;沈东;罗北捷;

    <正> 近年来随着深静脉置管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国外已有报道深静脉置管致锁骨下静脉狭窄,但国内资料较少。现将我院锁骨下静脉置管致锁骨下静脉狭窄一例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72岁,因左上肢肿胀10个月,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发现肾功能减退13年,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血透治疗3年余,其间因诊血透及内瘘栓塞先后行右锁骨下列脉置管3次(置管时间分别为73、10、37天),左锁内下静脉置

    2001年04期 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致尿道狭窄8例报告

    杨渝;秦万长;严培荣;李冀渝;

    <正> 目前,丝裂霉素C是治疗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防止复发的一种常用化疗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1990~2000年我科140例膀胱肿瘤术后进行丝裂霉素C膀胱腔内化疗,共8例发生尿道狭窄,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8例,均为男性,年龄为53~75岁,平均64岁,7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通过膀胱镜在肿瘤根部注射枯瘤液致肿瘤坏死。8例病人术后均用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灌注。

    2001年04期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消息

讲座

  • 危重病人的氧输送和氧耗问题

    林洪远;

    <正> 呼吸和循环支持是ICU内最重要的治疗活动,其核心问题是使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氧,并且能够被机体有效利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若干临床报告显示,在某些危重病人,呈现较高氧输送和氧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嗣后,提高输送和氧耗便作为危重病人治疗的一项重要策略而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创伤、休克、脓毒症、MODS等危重病人。本文将就此进行介绍和阐述,以使读者对这个令人深为关切的问题有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2001年04期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综述

  • 成纤维细胞在成人、胎儿皮肤伤口愈合中差异的研究进展

    简华刚;付小兵;姚榛祥;

    <正> 创伤修复是医学领域中最古老的问题之一,近年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创伤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等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使创伤修复成为了集医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材料学等诸多专业与学科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是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细胞,Lekic等称FB为创伤修复的工程师、建筑者和管理员。了解与控制FB的生物学行为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和/或减少瘢痕

    2001年04期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修复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与鉴别

    赵志力;付小兵;

    <正>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表达的差异形成形态、功能各异的细胞,修复细胞的分化与之相同。从分子水平上看,细胞分化意味着机体不同细胞中有不完全一致的基因活性,表现为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这是由于在特定细胞中某些基因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性激活的结果,所以,基因表达的调控是研究细胞分化的核心问题。只有对高等生物细胞中基因调控的复杂机制了解清楚后,才能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修复细胞分化的本质和更精细的程序性调控过程。本文将就近年来对修复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及部分组织中修复细胞分化鉴别的研究近况进行回顾。

    2001年04期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国外烧伤皮肤代用品研究进展

    吴志谷;付小兵;

    <正> 采用早期切痂和有效的封闭创面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生命和促进病人创面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皮肤严重受损和缺乏合适的皮肤替代物,大大阻碍了烧伤创面的重建。显然,采用皮肤替代物来治疗烧伤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谕的。皮肤是一种复杂的器官,其表皮层由基底细胞、棘细胞、颗粒细胞和角质层细胞组成,起着对水蒸汽和细菌的屏障功能;真皮层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弹性。薄薄的表皮层将由其自身的基底细胞层持续不断地替代,基底层牢固地附着在含有Ⅳ和Ⅶ胶原复合结构的真皮上,当这种结构缺少时,将发生

    2001年04期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肺泡Ⅱ型细胞与急性肺损伤

    柳琪林;胡森;盛志勇;

    <正> 肺泡Ⅱ型细胞(Alveolar type Ⅱ cells,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Type Ⅱ pneumocyte,以下简称Ⅱ型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对维持肺泡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功能有:(1)增殖功能。它是Ⅰ型、Ⅱ型细胞的祖细胞。在正常细胞更新和损伤修复过程中,Ⅱ型细胞可以分化为Ⅰ型细胞,也可通过有丝分裂补充Ⅱ型细胞数量,起到肺泡上皮干细胞的作用;(2)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3)维持肺泡内外液体平衡;(4)近年还发现Ⅱ型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许多肺部疾病和Ⅱ型细胞有关。如新生儿肺不张、急性

    2001年04期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肠道干细胞

    邢峰;郭宝琛;付小兵;

    <正> 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终身不断自我更新,这一过程靠陷窝干细胞持续增殖、分化以取代外层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在肠道损伤后干细胞的分裂开始加快,起到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因此,了解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调控机制对促进肠道损伤后功能与结构的完全修复意义重大,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肠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1 干细胞概念、位置、数量及周期 1.1 概念干细胞通过终身、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维持其群落的稳定,由于肠道干细胞缺乏明确的形态学特点或理化特性,不同文献的定义有所差异。一般认为干细胞应该具备

    2001年04期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