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炎症、修复

根据国家对期刊质量管理要求,加强学术不端风险防范,完善学术不端体系建设标准查漏补缺工作,建议各位作者在投稿前通过本站官网进行论文查重检测。中国知网不针对个人提供检测渠道,只有万方公司对个人用户提供检测服务,作者在外部渠道查重易造成论文与成果泄漏,来稿作者可自愿使用本站万方检测系统预查重检测。检测链接地址:http://gryx.wanfangtech.net


专家论坛

  • 慢性创面中细胞衰老和治疗策略的再认识

    姜笃银;陆美琪;

    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静脉性溃疡和压疮)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治疗效果受限。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创面非愈合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衰老细胞通过持续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诱导“衰老级联”,并破坏创面微环境。在糖尿病、高龄及静脉回流障碍等基础上,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进入衰老状态,导致炎症持续和组织重建障碍。针对这一机制,Senolytic药物清除衰老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改善衰老微环境成为研究热点。胎儿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延缓衰老、调控免疫及促进创面愈合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本文探讨了慢性创面中细胞衰老的病理机制、干预策略及临床转化前景,强调靶向衰老与细胞再生技术的结合,有望为慢性创面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3期 v.26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读者·作者·编者

  • 警惕假冒本刊名义进行数据复核的诈骗行为

    <正>近期,本刊接到多位作者反馈,有不法分子假冒《感染、炎症、修复》编辑部名义,发送所谓“文章抽查复核”通知,要求作者添加个人微信账号、提交原始数据和伦理文件等敏感材料。经核实,此类行为均非本刊官方行为,实属诈骗,请广大作者切勿轻信,务必提高警惕!

    2025年03期 v.26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正>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

    2025年03期 v.26 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正>作者将稿件投给我刊时,需同意编辑部对论文的所有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加工、编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关授权条款及资源共享规定,发表后的论文复制权、发行权、翻译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归主办、出版单位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有权以电子期刊、网络、光盘版等形式推荐、出版。作者不可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出版该篇论文,但作者可以在其后继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或将其汇编在作者非期刊类的文集中。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有权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未经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投稿至本刊编辑部的作者,视为同意上述约定。

    2025年03期 v.26 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正>《感染、炎症、修复》杂志创刊于2000年6月,现由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期刊,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2025年03期 v.26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论著·烧创伤感染与创面修复

  • 正丁酸钠对严重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喻西;王俊杰;邱乐;刘晟;王飞;陈旭林;

    目的:探讨正丁酸钠(SB)对严重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内皮糖萼层的影响以及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低浓度SB组(烧伤血清+1 mmol/L SB)和高浓度SB组(烧伤血清+3 mmol/L SB)。正常血清组用健康人血清、烧伤血清组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不同浓度SB组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及不同浓度SB共同培养12 h以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带状闭合蛋白-1(ZO-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钙黏着蛋白(VE-cadherin)水平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脱落量,Transwell法检测单层内皮细胞通透系数(Pa),透射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糖萼层的变化,探讨SB的最佳作用浓度和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以及糖萼的影响。另将HUVECs复苏后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SB组(烧伤血清+3 mmol/L SB)和烧伤血清+S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丹参酮ⅡA,使用浓度为20μg/mL)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组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VE-cadherin蛋白表达、Pa与SDC-1脱落量均显著增加(P <0.001);与烧伤血清组比较,低浓度SB组Pa、SDC-1脱落量显著降低(P <0.01),高浓度SB组Z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而V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01);与低浓度SB组比较,高浓度SB组VE-cadherin蛋白表达、Pa、SDC-1脱落量均显著降低(P <0.05)。正常血清组HUVECs的糖萼层相对浓密,结构比较完整;烧伤血清组糖萼层结构遭到破坏,已发生断裂、脱落;不同浓度SB组与烧伤血清组比较,糖萼层更浓密、结构的破坏程度较轻,其中以高浓度SB组最明显。烧伤血清组HIF-1α、VEGF、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组(P <0.01);烧伤血清+SB组HIF-1α、VE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烧伤血清组(P <0.01),但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组(P <0.05)。烧伤血清+SB+VEGF抑制剂组HIF-1α、VEGF、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SB组(P <0.01)。结论:SB可能通过抑制HIF-1α-VEGFMMP-9信号通路的活化减轻严重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糖萼层的损伤,从而改善严重烧伤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

    2025年03期 v.26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BMX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吞噬功能的影响

    胡迎;韩李念;邱乐;王飞;陈旭林;

    目的: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X染色体骨髓酪氨酸激酶(BMX)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对大肠埃希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以下实验。(1) BMX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实验分空白对照组、LPS组、25μmol/L BMX-IN-1+LPS组、75μmol/L BMX-IN-1+LPS组。LPS组用10 ng/mL LPS刺激1 h。25μmol/L BMXIN-1+LPS组和75μmol/L BMX-IN-1+LPS组预先用相应浓度的BMX抑制剂BMX-IN-1处理12 h,再用10 ng/mL LPS刺激1 h,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TNF-α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MX、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p-JNK)蛋白的表达。(2) BMX在炎症环境下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带绿色荧光的大肠埃希菌(E.coli)摇菌过夜,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值。实验分空白对照组、LPS组、BMX-IN-1+LPS组。BMX-IN-1+LPS组预先用75μmol/L BMX-IN-1处理12 h,LPS组和BMX-IN-1+LPS组用10 ng/mL LPS刺激,同时,3组按照RAW264.7细胞∶E.coli=1∶50的比例加入等量的大肠埃希菌。作用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结果:(1)空白对照组、LPS组和不同浓度BMX-IN-1+LPS组TNF-α分泌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1,P <0.05),其中以LPS组的TNF-α分泌量[(78.68±3.67)%]最高,BMX-IN-1干预后TNF-α分泌量下降,以75μmol/L BMX-IN-1+LPS组下降最明显(P <0.05)。(2)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结果显示,LPS刺激后,细胞内BMX和p-JNK表达明显增强,预先加入BMX-IN-1可以抑制这种表达的升高,各组间BMX和p-JNK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X:F=319.2,P <0.05;p-JNK:F=1 897.0, P <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埃希菌吞噬率的结果显示:PBS组、LPS组和BMX-IN-1+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 0.05)。结论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通过c-Jun氨基端激酶途径促进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但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没有影响。

    2025年03期 v.26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构建: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朱雅琳;葛娅楠;黄捷;王嘉锋;

    目的:构建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工具。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数据库(MIMIC-Ⅳ数据库),纳入1 443例ICU收治的TBI患者,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 443例TBI患者总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1%(174/1 443例),肺部感染组ICU 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肺部感染组[13.2%(23/174例)比7.8%(99/1 269例),P <0.05]。慢性肺部疾病、呼吸频率、体温、机械通气及抗生素治疗[OR (95%CI)分别为2.09 (1.28-3.41)、1.09 (1.03-1.16)、1.86(1.29-2.68)、2.05 (1.34-3.14)、4.24 (2.65-6.81)]为TBI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 0.748-0.816)。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列线图模型整合基础疾病、动态生理指标及治疗干预措施,可有效识别TBI患者肺部感染高风险人群(如评分> 60分),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2025年03期 v.26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网状Meta分析

    王闯;路遥;杨润功;

    目的:系统评价和比较不同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文献,纳入2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619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传统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提取数据包括基本特征、干预措施、研究结果等。使用Cochrane评价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Stata14.2软件及Network、Mvmeta程序包对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提高溃疡创面愈合率方面,现有治疗方式中EGF较VEGF效果显著(OR 2.46,95%CI 0.40-4.52),PRP治疗显著优于传统治疗(OR 1.19,95%CI 0.84-1.55)以及FGF治疗(OR 2.40,95%CI 0.3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GF、PRP、传统治疗、FGF任意两种治疗方式在溃疡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RP、EGF、FGF、VEGF、PDGF与传统治疗任意两种治疗方式比较,对溃疡创面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PRP治疗方式较传统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均数(MD)-1.65,95%CI-3.17--0.12;P <0.05]。根据SUCRA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排名,EGF治疗方式在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综合表现最具优势,其次是PRP治疗方案。结论:EGF在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愈合速度和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显著优势,是具备良好前景的新型治疗方式。

    2025年03期 v.26 16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论著

  • 急性脑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菌特点及sTREM-1和CRP/ALB对其评估价值的研究

    张振;侯登峰;申大鹏;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原菌特点以及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急性脑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42例和未感染组(急性脑卒中未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65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比较两组s TREM-1和CRP/AL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 TREM-1和CRP/ALB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4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感染革兰氏阳性菌4例(9.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感染革兰氏阴性菌38例(90.4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克肟、头孢美唑、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分别为33.33%,33.33%,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性均较低。感染组患者血清s TREM-1和CRP/ALB水平分别为(2.15±0.87) ng/L和4.26±1.15,均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1.54±0.47)ng/L和2.53±0.76;t值分别为4.697和9.376,P <0.001]。血清s TREM-1和CRP/ALB水平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参考线(AUC分别为0.756和0.956),其截断值分别为2.04 ng/L和3.60。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细菌性肺炎多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择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为常规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临床还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s TREM-1和CRP/ALB水平,早期判定是否同时合并细菌性肺炎。

    2025年03期 v.26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 老年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sVCAM-1、ET-1与IL-6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李欣鹏;冯玉龙;丁茹茹;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内皮素-1(ET-1)与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南省职工医院接受抗感染治疗的91例老年肺炎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0 d时检测血清s VCAM-1、ET-1与IL-6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 VCAM-1、ET-1、IL-6水平的差异。在治疗7 d时采用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其中,预后良好组定义为评分显示完全性改善或病情好转;预后不良组定义为病情恶化或患者死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清s VCAM-1、ET-1与IL-6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老年肺炎患者血清s VCAM-1水平由治疗前的(2 402.95±159.73) pg/mL降至(2 146.79±64.67) pg/mL(t=14.180,P <0.001);ET-1水平由(2.95±0.52)pg/m L降至(1.14±0.47)pg/m L(t=24.633,P <0.001);IL-6水平由(18.42±9.04)pg/m L降至(8.74±3.21) pg/mL(t=9.625,P <0.001)。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的重症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33.33%比55.00%;χ2=4.297,P=0.038)。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的s VCAM-1[(2 121.41±62.15)pg/m L比(2 179.12±66.36)pg/m L;t=4.267,P <0.001]、ET-1[(1.16±0.69)pg/m L比(2.24±0.81) pg/mL;t=6.864,P <0.001]及IL-6[(7.73±3.34) pg/mL比(10.02±3.51) pg/mL;t=3.174,P <0.001]均显著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OR=5.786,95%CI 1.049-31.919,P=0.044)、s VCAM-1升高(OR=4.869,95%CI 1.608-14.737,P <0.001)、ET-1升高(OR=5.333,95%CI 1.610-17.664,P <0.001)及IL-6升高(OR=5.053,95%CI 1.571-16.251,P <0.001)是影响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8%、89.18%。结论:在老年肺炎抗感染治疗中,s VCAM-1、ET-1与IL-6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其血清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2025年03期 v.26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和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姚兆军;焦艳红;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天津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77例,其中发生早期DN者作为早期DN组(81例),未发生早期DN者作为T2DM组(9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晨取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TG)、炎症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肌酐水平,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e GFR水平将早期DN组81例患者分为A组(e GFR≥90 mL·min~(-1)·1.73 m~(-2))22例、B组(e GFR 61~89 mL·min~(-1)·1.73 m~(-2))35例、C组(e GFR 45~60 mL·min~(-1)·1.73 m~(-2))24例,比较不同e GFR的早期DN患者血脂、炎症介质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TG、hs-CRP、IL-6、TNF-α水平是否为T2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TG、hs-CRP、IL-6、TNF-α水平:早期DN组[分别为(2.89±1.13)mmol/L、(15.38±2.82)mg/L、(0.48±0.04)ng/L、(6.66±1.34)ng/m L]> T2DM组[分别为(1.98±0.85)mmol/L、(9.23±1.24)mg/L、(0.47±0.02)ng/L、(4.34±1.08)ng/m 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2±0.29)mmol/L、(3.77±0.85)mg/L、(0.45±0.05)ng/L、(1.72±0.31)ng/m L,F值分别为39.144、431.884、4.051、234.722,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s-CRP、IL-6、TNF-α水平升高是发生早期DN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900、2.255、2.678、2.866,P <0.05)。在早期DN患者中,C组TG、hs-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3.21±1.08)mmol/L、(16.75±2.89)mg/L、(0.50±0.03)ng/L、(7.37±1.06)ng/m L]高于A组[分别为(2.32±0.98)mmol/L、(14.19±2.78)mg/L、(0.47±0.04)ng/L、(5.56±1.23)ng/m L],hs-CRP水平高于B组[(15.19±2.46)mg/L],B组TG、IL-6、TNF-α水平[分别为(3.04±1.13)mmol/L、(0.49±0.03)ng/L、(6.87±1.16)ng/m L]高于A组(F值分别为4.482、5.393、4.918、15.191,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G、hs-CRP、IL-6、TNF-α与e 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8、-0.331、-0.367、-0.491, P <0.05)。结论:DN患者TG、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是DN发生的高危因素,也与e GFR呈显著负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2025年03期 v.26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 胸腺法新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观察

    王力扬;李贵珍;张余赛;张家民;周志文;王朝坤;孟利杰;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商丘市立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慢阻肺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选择单独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及伏立康唑联合胸腺法新治疗的患者,以是否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卡钳值设定为0.2,平衡基线资料差异造成的混杂及偏倚,按1∶1最近邻匹配法,经匹配后获得对照组(单独接受伏立康唑治疗)52例、联合组(伏立康唑联合胸腺法新治疗)52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CD4~+/CD8~+比值等,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IL-6、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并比较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例),对照组为73.08%(38/52例),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影像学表现好转用时、咳嗽咳痰明显好转用时、体温恢复正常用时、呼吸困难缓解用时、IPA治疗时长均长于联合组(t值分别为4.873、3.116、2.912、2.801、5.740,P <0.01)。两组治疗后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升高,CD8~+T细胞下降,且治疗后联合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61.02±3.26)%,(36.03±2.25)%,1.58±0.17]较对照组[分别为(58.87±3.64)%,(33.67±2.57)%,1.39±0.19]更高,CD8~+T细胞[(22.86±2.17)%]较对照组[(24.44±2.11)%]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173、4.980、5.374、3.764,P <0.01)。治疗2周后两组WBC、NEUT%、IL-6水平均降低,IL-12和IFN-γ水平均升高,且治疗后联合组WBC、NEUT%、IL-6水平[分别为(9.13±2.95)×10~9/L,0.690 8±0.029 4,(29.64±4.21)ng/L]较对照组[分别为(12.36±3.66)×109/L,0.721 6±0.032 6,(33.64±4.89)ng/L]更低,IL-12和IFN-γ水平[分别为(49.17±3.54)ng/L和(16.02±4.35)ng/L]较对照组[分别为(46.24±3.75)ng/L和(12.86±4.75)ng/L]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55、5.059、4.470、4.097、3.538,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为21.15%,对照组为15.38%;χ2=0.580,P=0.446)。结论:胸腺法新与伏立康唑联合治疗慢阻肺继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增强其免疫功能,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2025年03期 v.26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膝骨关节炎病变程度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许林林;周颖昊;许雪婷;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白细胞介素-1(IL-1)、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KOA患者共97例,纳为KOA组。另选择同时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健康组。比较KOA组与健康组TIMP-1、IL-1、IL-6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KOA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KOA组TIMP-1、IL-1、IL-6[分别为(321.30±32.06)ng/mL,(226.50±35.06)pg/mL,(29.89±4.86)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分别为(263.93±25.75)ng/mL,(47.01±6.25)pg/mL,(4.19±0.42)pg/mL;t值分别为12.242、41.718、43.453,P <0.001]。97例KOA患者中,病变程度轻度者32例(轻度组),中度者41例(中度组),重度者24例(重度组)。3组TIMP-1、IL-1、IL-6水平比较:轻度组[分别为(274.96±28.47)ng/mL,(160.45±26.06)pg/mL,(18.19±3.52)pg/mL]<中度组[分别为(328.98±30.69)ng/mL,(236.95±29.67)pg/m L,(32.04±5.65)pg/m L]<重度组[分别为(369.96±52.36)ng/m L,(296.74±31.09)pg/m L,(41.85±6.97)pg/m L;F值分别为47.79、157.17、135.38,P <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IMP-1、IL-1、IL-6与KOA病变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07、0.663、0.715,P <0.001)。结论:KOA患者血清TIMP-1、IL-1、IL-6水平异常增高,且与其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KOA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2025年03期 v.26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血清FGA、PSA和mi R-93-5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研究

    王亚凡;李文举;朱丽娜;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α链(FG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微小RNA(mi R)-93-5p水平变化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仁济医院就诊的106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该医院就诊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A组,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知情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FGA、PSA及mi R-93-5p水平。研究组所有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均接受常规化疗方案,化疗8个周期后比较化疗前后血清FGA、PSA、mi R-93-5p水平变化。所有研究组患者随访12个月,期间每3个月回院复查一次,截至第12个月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各血清指标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A、PSA、mi R-93-5p对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FGA、PSA、mi R-93-5p与老年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研究组FGA、PSA、mi R-93-5p水平分别为(571.10±85.94) ng/m L、(7.69±2.15) ng/m L和1.93±0.52,对照A组分别为(403.81±67.24)ng/m L、(4.47±1.03)ng/m L和1.43±0.29,对照B组分别为(319.49±35.71)ng/m L、(2.95±0.77)ng/m L和1.10±0.13。3组血清FGA、PSA、mi R-93-5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7.367、148.532、213.436,P <0.00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A组和对照B组(P <0.05),对照组A组高于对照B组(P <0.05)。研究组化疗前血清FGA、PSA、mi R-93-5p水平[分别为(571.10±85.94)ng/m L、(7.69±2.15)ng/m L和1.93±0.52]均高于化疗后[分别为(469.15±62.96)ng/m L、(5.45±1.77)ng/m L和1.62±0.31, t值分别为9.853、8.281、5.272,P <0.001]。淋巴结未转移组血清FGA、PSA、mi R-93-5p水平[分别为(555.62±58.96)ng/m L、(7.28±1.38)ng/m L和1.83±0.38]均低于转移组[分别为(618.73±78.41)ng/m L、(8.95±1.77)ng/m L和2.24±0.41,t值分别为4.356、4.988、4.688,P <0.001]。未转移组与转移组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A、PSA、mi R-93-5p及其联合预测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0.826、0.747、0.898(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Ⅱ期、分化程度低分化、FGA> 595.68 ng/mL、PSA> 8.27 ng/mL、mi R-93-5p> 2.08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早期胃癌患者血清FGA、PSA、mi R-93-5p水平有显著异常,早期检测对淋巴结转移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2025年03期 v.26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 新鲜血浆、血小板、红细胞1∶1∶1输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马蕾;樊丽娟;李霞;

    目的:探讨新鲜血浆、血小板、红细胞1∶1∶1输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29例,根据输血比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新鲜血浆、血小板、红细胞1∶1∶2输注,n=64)与观察组(予以新鲜血浆、血小板、红细胞1∶1∶1输注,n=65)。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1 d血压、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输血后1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输血前、输血后1 d的舒张压、收缩压、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T、APTT、TT延长,FIB、PLT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APTT、TT更短,FIB、PLT水平更高(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 d病死率分别为6.15%、9.23%,均低于对照组的14.06%、15.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1∶1∶2的比例相比,早期按1∶1∶1给予新鲜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可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重伤患者凝血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025年03期 v.26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病例报告

  • 奥马环素治疗鹦鹉热衣原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1例

    周国琼;刘吉楼;张铭;

    目的:报告1例鹦鹉热衣原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肺炎患者的诊治经过,以引起临床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重视。方法:患者为28岁女性,初始症状为咽痛、干咳、高热等,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团片状阴影,实验室检查显示感染指标升高,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莫西沙星治疗2 d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头痛加重,追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有鸟类接触史,且患者饲养的鹦鹉曾有腹泻病史,考虑鹦鹉热可能性大,给予甲苯磺酸奥马环素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 d后症状好转,后行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结果:在奥马环素治疗第12天复查CT,炎症继续好转,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盐酸多西环素治疗,1个月后随访CT显示炎症基本吸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少见,对有明确鸟类接触史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并结合先进的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诊断精度和治疗针对性,进而改善临床疗效。

    2025年03期 v.26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综述

  • 湿性敷料在慢性创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杨子贤;蒋笑;黎宣谷;刘宏伟;

    慢性创面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及时且有效地管理与治疗显得尤为关键。慢性创面的治疗策略通常涵盖手术清创、抗感染治疗以及创面换药等多种方法。当前,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创新敷料已逐步替代传统敷料。在临床实践中,水凝胶敷料、泡沫敷料、银离子敷料、生长因子敷料、壳聚糖型敷料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敷料等湿性敷料被广泛应用。这些湿性敷料具备多重功能,如抗感染、清除创面毒素、促进活性因子释放以及缓解疼痛等。本文对湿性敷料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慢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6 210-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及其衍生指标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孙文科;邵志强;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由前列腺腺体分泌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监测,在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同时,其低特异性的缺点也逐渐暴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及其衍生指标性质稳定,特异性更高,极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筛查的准确率,不但避免了一部分非必要前列腺穿刺活检,而且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明显相关,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价值。

    2025年03期 v.26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书讯

  •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正>“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学系列丛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首席科学家付小兵院士领衔总主编,并联合国内创伤与创面修复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专家62位分别担任分卷主编或副主编,以及530余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创伤和创面治疗经验的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精心编撰而成。

    2025年03期 v.26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下载本期数据